[实用新型]一种能够匀速输液的多点接触式野战免悬挂输液袋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21935.2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2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费舟;刘文博;霍军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A61M5/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匀速 输液 多点 接触 野战 悬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输液袋,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匀速输 液的多点接触式野战免悬挂输液袋。
背景技术
现在普遍使用的软袋大输液一般为悬挂式输液,使用时需将软袋大输 液倒立在输液架或由人高举输液袋进行输液。使用时不仅受到一定的限 制,而且让患者得不到自由和舒适度。
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软袋大输液装置,包括输液袋体,输液袋体的外 部套有一个将其完全包围的密封软袋,所述软袋内通过焊接分为上、下两 部分,软袋的上部容纳输液袋体,软袋的下部通过焊接分为两个腔体。软 袋的上部顶端卡在输液袋体的输液口处。两个腔体分别为用于放置有机弱 酸溶液的第一腔体和用于放置碳酸盐固体的第二腔体。但是现有技术中的 输液装置难以使得输液袋能够实现匀速输液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匀速 输液的多点接触式野战免悬挂输液袋,解决免悬挂输液袋的匀速输液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能够匀速输液的多点接触式野战免悬挂输液袋,包括输液袋体,输 液袋体的外部套有一个将输液袋体完全包围的密封软袋,所述的密封软袋的 一侧与输液袋体的一侧粘贴在一起,密封软袋的另一侧与输液袋体的另一侧 之间形成一个充气腔;
充气腔内固定有相互独立的液体腔和固体腔,液体腔上连接有液体软 管,固体腔上连接有固体软管,液体腔与液体软管之间通过密封片隔离开, 固体腔与固体软管连通;
液体软管和固体软管汇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发泡管,液体软管和固体软管 的接触面粘结在一起形成发泡管的隔离面;所述的隔离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 液体试剂能够进入的进液网口,所述的固体软管的侧壁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气 体能够排出的出气网口,进液网口和出气网口均阻挡固体试剂;
所述的发泡管均匀布设在充气腔中,通过液体腔中的液体试剂与固体腔 中的固体试剂的接触反应发泡产生的气体来挤压输液袋体出液。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
所述的密封片上固结有牵引绳的一端,牵引绳的另一端伸出液体腔至密 封软袋外。
所述的牵引绳从液体腔的牵引孔中伸出,牵引孔旁边的液体腔内设置有 用于封闭牵引孔的弹性单向密封片。
所述的密封软袋安放在自粘袖套的袖袋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免悬挂输液袋能够提供较为平稳的压力来挤压输液袋体, 使得输液袋体中的液体能够匀速地从输液袋体中输出,并且实现了免悬挂输 液,适用于野战环境,并且能够通过袖套绑缚在伤员手臂上,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发泡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液体软管和固体软管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自粘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输液袋体,2-密封软袋,3-充气腔,4-液体 腔,5-固体腔,6-液体软管,7-固体软管,8-密封片,9-发泡管,10-隔离面, 11-进液网口,12-出气网口,13-牵引绳,14-牵引孔,15-弹性单向密封片, 16-自粘袖套,17-袖袋。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 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能够匀速输 液的多点接触式野战免悬挂输液袋,包括输液袋体1,输液袋体1的外部套 有一个将输液袋体1完全包围的密封软袋2,所述的密封软袋2的一侧与输 液袋体1的一侧粘贴在一起,密封软袋2的另一侧与输液袋体1的另一侧之 间形成一个充气腔3;
充气腔3内固定有相互独立的液体腔4和固体腔5,液体腔4上连接有 液体软管6,固体腔5上连接有固体软管7,液体腔4与液体软管6之间通 过密封片8隔离开,固体腔5与固体软管7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219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