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机上横梁曲轴箱排气消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6375.1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3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叶联仲;李泽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00 | 分类号: | B30B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机 横梁 曲轴 排气 消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加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机曲轴箱的排气消音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压力机上横梁曲轴箱在运转时,连接滑块的四个导柱上下往复进出上横梁的封闭的曲轴齿轮箱,使封闭传动箱体的容积有规律的变大和减小,出现吸气和排气的现象。例如公开号为“CN204365942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闭式压力机稳态机身”,其左右两侧对称竖立安装的立柱上端水平固定顶珩梁,在顶珩梁下侧安装曲轴箱,在底座上方安装电动机支座,而且,在左侧立柱上部外壁安装离合制动支架,在右侧立柱上部外壁安装曲轴套。该种压力机的曲轴箱内普遍采取曲轴飞溅润滑,即润滑油液面位于曲轴旋转最高点至最低点之间,当曲轴高速旋转时击打润滑油液面,形成雾化的油气,附着在润滑面上进行润滑。随着曲轴箱的吸气排气,曲轴箱内携带大量油雾的空气如果被直接排到外界空气中,既浪费了润滑油又污染了环境。目前普遍采取的办法是,将曲轴箱与外界空气间的进排气通路设计得比较狭窄比较曲折,在气流通路中还设置了油雾滤网对油雾进行过滤截留。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气流在进出进排气通路时很不顺畅,导致产生高达80分贝以上的啸叫噪音,对现场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曲轴箱进排气装置无法在保留截留油雾的功能的前提下兼有提供顺畅的进排气效果,从而提供一种压力机上横梁曲轴箱排气消音装置,既可以截留油雾,又可以顺畅进排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力机上横梁曲轴箱排气消音装置,包括一端连通曲轴箱的进排气管,所述进排气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过气通孔;所述进排气管纵置,自由端位于上方,进排气管外间隙的套接有挡油罩;所述挡油罩为开口向下的盲管。
本方案将进排气管设置为竖直的,气流进出竖直管道的效率要大大高于同口径曲折的管道。进排气管壁上设置大量的过气通孔,可以让气流快速的流动于管内外。为了拦截油雾,本方案将进排气管设置为纵置,外面间隙的套上挡油罩,当混合着油雾的曲轴内部空气向外流动时,经过进排气管进行减速,油雾颗粒动能大大消减,然后撞击在挡油罩的内侧壁上,被挡油罩拦截。挡油罩为盲管,开口向下,使得被挡油罩拦截下来的油都能向下滴落,便于回收和清理,不再污染环境。经过本方案的设计,初步实现了在拥有顺畅进排气的同时还能有效回收油雾的设计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进排气管的下方根部固定连接有接油盘;所述接油盘为盘面向上的中空环形盘,包括接油盘盘面、接油盘内侧壁和接油盘外侧壁;所述挡油罩的下端与所述接油盘盘面、接油盘内侧壁和接油盘外侧壁均设有间隙距离。在本方案中,为进排气管的外侧下方设置了一个中空的环形盘作为接油盘,接油盘盘面向上,正对挡油罩的下端,被挡油罩拦截下来的油滴,均能向下滴落到接油盘中,更方便收集。
作为优选,所述接油盘外侧壁的高度为L,所述挡油罩下端至所述接油盘盘面的距离为H,有L>H。本设计的目的是将来自挡油罩的气流进一步减速,让将残余的油雾颗粒撞击在接油盘外侧壁上进行收集。
作为优选,所述接油盘位于所述曲轴箱上方;所述接油盘盘面的底部设有通往曲轴箱的回油通孔。为了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本方案直接将接油盘设计在了曲轴箱箱体上方,并在接油盘上设计了回油通孔直接连通曲轴箱,使接油盘内回收的润滑油可以自动流回曲轴箱。
作为优选,所述过气通孔与所述进排气管的内、外表面间均设有平滑过渡。为了减小气流流过锐角时的啸叫噪音,本方案在过气通孔和进排气管的内、外表面间均设有平滑过渡,使气流流动更平滑,气流噪音更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既可以截留油雾,又可以顺畅进排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进排气管,2挡油罩,3接油盘,4曲轴箱,11过气通孔,31回油通孔,32接油盘外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63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隔热复合织物
- 下一篇:螺旋压榨轴支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