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带锯条精确焊接闪光对焊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4662.9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2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民;李振涛;张礼;王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涛 |
主分类号: | B23K11/04 | 分类号: | B23K11/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郭元艺 |
地址: | 11015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锯条 精确 焊接 闪光 对焊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林业工程带锯焊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带锯条精确焊接闪光对焊机。
背景技术
在木材加工行业中,带锯因其切削效率高,锯口小,木材利用率也高而得到广泛应用。
带锯在使用前需将锯条接成无端环形工件,焊接锯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接头强度和修整工作量。接锯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银焊法和闪光对焊法.银焊法因操作时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焊接时间较长且浪费贵重金属,使其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闪光对焊法因焊接效率高,质量容易得到保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对带锯条的闪光对焊中,需首先将锯条两端夹紧,在焊接平台两个电极板上,一侧为固定端,另一侧为移动端。焊接时操作人员搬动手柄推动移动电极,当锯条两个端头轻轻地接触时,即开始通电加热锯条并有接触点形成的液态金属过梁爆破的火花喷射,形成连续闪光。当闪光加热到适当温度时,动夹具突然加速,以很大的推力使焊接断面互相挤压,然后随即切断电流,接合面处产生结晶,形成牢固接头,这一阶段称为顶锻。在闪光加热和顶锻加压两个主要阶段中,闪光留量和顶锻留量是有较为严格的工艺要求的,但现在国内使用的闪光对焊机驱动位移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对于时间和位移的控制难以达到焊接工艺要求。
由于现有的闪光对焊机依靠手工移动电极锯条,运动位移及时间不够精确,焊接成功率因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同而参差不齐,一般初学者的焊接成功率约在20%-30%之间,即使熟练操作者,焊接成功率也仅在85%左右。
为了进一步提高带锯条的焊接质量,需要按照闪光对焊的工艺要求,严格地控制各进给阶段的焊接时间、留量及速度。改变带锯条闪光对焊机手动焊接工艺参数不够准确的现状,实现精确焊接的目标,以提高焊接的成品率,木材加工行业尝试采用自动焊接。在我国的闪光对焊机的研制中,也曾用过圆盘直动推杆式凸轮机构控制焊接的时间和留量,但由于其焊接拉伸强度低于手工焊接强度,锯条焊接部位容易断裂使其周期寿命短,在使用中普遍反映焊接效果不好,因而在生产中还是以手动进给为主要操作方法。
经我们的分析研究,认为过去采用的直动推杆式圆盘凸轮结构之所以达不到焊接质量要求,主要是传动机构的压力角问题所致,使得有害分力过大,有用分力较小,并且圆盘式凸轮本身就不适用传递力过大的场合。为此,在电焊机的设计中,需要改变凸轮及推杆的形状和类型,使得电焊机的驱动机构既能实现焊接工艺要求的准确运动又能满足在顶锻阶段较大的速度和推力要求,从而切实保障带锯条的焊接质量,以延长带锯条在木材加工过程中的使用寿命,从而大幅度提高带锯机床的生产率。因此,对带锯条闪光对焊机核心驱动机构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改进设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人们也曾尝试采用气动和液压推进装置,其成本达到手动电焊机的几十倍,这对于中小型的木材加工厂来说,无疑成本太高,并且在运动上定位也不准确。亦即现有的电焊机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经济角度来看,对于带锯条的焊接都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因而在研究新型的带锯条闪光对焊机时,我们既要考虑保障焊接质量也要降低生产成本,以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焊接效率高,焊接质量理想,能够实现对带锯条精确焊接和自动焊接的新型带锯条精确焊接闪光对焊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带锯条精确焊接闪光对焊机,包括机体;在所述机体上设有电动机、曲边控制板、传动轴、滚动轴承、螺母、传动组件、动电极头及静电极头。
所述传动轴的端部配接滚动轴承;所述电动机的输出动力传至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中部区域设有传动螺纹;所述螺母与传动螺纹套接;所述螺母固定设于曲边控制板之上;所述曲边控制板与机体横向滑动相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滚子、摆杆、曲柄及连杆;所述滚子横向设于摆杆一端,其工作面与曲边控制板的曲边滚动相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曲柄一端固定相接,其相交结合处与机体活动轴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连杆一端铰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动电极头铰接;所述动电极头与纵向滑道动配合;所述静电极头与动电极头对应,且固定设于机体之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摆杆与曲柄的夹角为90°。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曲边控制板包括底板及曲边梯形板;所述底板与曲边梯形板固定相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传动轴采用阶梯轴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涛,未经李振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46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