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可互换节门恒压加料漏斗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3907.6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4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祥;王朝;任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7C11/06 | 分类号: | B67C1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靳苗静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互换 节门恒压 加料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可互换节门恒压加料漏斗。
背景技术
加料漏斗在实验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一些有机化学实验中,其在实验中起着加料的作用。传统的加料漏斗的作用非常局限,仅有加料的作用,在一些需要控制加料速度、高级的制备反应中往往用处不大。并且传统加料漏斗加料时进料口必须和大气压保持一致才能使原料下流。
故一种操作便捷、可以有效控制其漏斗内的压力,控制漏斗加料流速的玻璃可互换节门恒压加料漏斗亟待提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玻璃可互换节门恒压加料漏斗,其结构简单,可以有效控制漏斗内压力,控制漏斗加料流速,其操作便捷,且安全性能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玻璃可互换节门恒压加料漏斗包括:承液管、玻璃管以及支管;承液管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玻璃节门与玻璃管连通,在第一玻璃节门上设有玻璃节门二通阀;在支管上设有第二玻璃节门,在第二玻璃节门上设有玻璃节门三通阀,第二玻璃节门设有三个端口,一个端口与承液管连通,一个端口与玻璃管连通,一个端口与输气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可互换节门恒压加料漏斗通过开关第二玻璃节门的玻璃节门三通阀来实现承液管中的气压恒定。通过控制第一玻璃节门的玻璃节门二通阀来控制加料的流速。相比与现有的漏斗,本实用新型可以控制漏斗内压力恒定,控制流速,结构简单,装置较传统漏斗相比更加不会发生倾斜,容易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承液管的入料口设有带有磨口的入料端。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将承液管的入料口与外接仪器磨合连接,连接效果好,液体不易流出。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承液管的管体上设有容量刻度。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便于对承液管内的液体容量进行掌控。
作为优选的方案,支管与承液管连通的一端设置于入料端的下方,容量刻度的上方。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合理美观,操作便捷。
作为优选的方案,玻璃管为双层空心玻璃结构,包括:内管与外管,内管通过第一玻璃节门与承液管连通,外管与支管连通。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合理美观,操作便捷。
作为优选的方案,外管带有磨口。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将外管与外接仪器磨合连接,连接效果好,液体不易流出。
作为优选的方案,内管的下端比外管的下端长2mm。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防止承液管内的液体流出时,沾到玻璃外管。
作为优选的方案,玻璃节门二通阀通过恒定张力的弹簧设置于第一玻璃节门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便于对玻璃节门二通阀进行控制。
作为优选的方案,玻璃节门三通阀通过恒定张力的弹簧设置于第二玻璃节门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便于对玻璃节门三通阀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玻璃可互换节门恒压加料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承液管、11入料端、2玻璃管、21内管、22外管、3支管、4第一玻璃节门、5玻璃节门二通阀、6第二玻璃节门、7玻璃节门三通阀、8输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玻璃可互换节门恒压加料漏斗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玻璃可互换节门恒压加料漏斗包括:承液管1、玻璃管2以及支管3;
在承液管1的入料口设有带有磨口的入料端11,承液管1的出料口通过第一玻璃节门4与玻璃管2连通,在第一玻璃节门4上设有玻璃节门二通阀5,玻璃节门二通阀5通过恒定张力的弹簧设置于第一玻璃节门4上,在承液管1的管体上设有容量刻度。
在支管3上设有第二玻璃节门6,在第二玻璃节门6上设有玻璃节门三通阀7,玻璃节门三通阀7通过恒定张力的弹簧设置于第二玻璃节门6上。第二玻璃节门7设有三个端口,一个端口与承液管1连通,一个端口与玻璃管2连通,一个端口与输气管8连通。支管3与承液管1连通的一端设置于入料端11的下方,容量刻度的上方。
玻璃管2为双层空心玻璃结构,包括:内管21与外管22,内管21通过第一玻璃节门4与承液管1连通,外管22与支管3连通,外管22带有磨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39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油臂工作状态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多工位洗涤液灌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