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速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6762.7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0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P3/00 | 分类号: | G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纪佳;吴鹏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领域,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 车的轮速传感器。
背景技术
轮速传感器用于测量汽车车轮转速并将该测得信息传输给防抱死系统 以及自动变速器等,以便对车辆的转速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轮速传感器包括壳体10,壳体具有法兰部 20,在法兰部20的一侧为内置有传感器芯片的传感器头部30,该传感器 头部30在安装后邻近目标轮40,通过检测目标轮40获得轮速信息。为避 免干涉,轮速传感器与目标轮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但这使得车辆行驶过程 中,沙石容易进入并卡在传感器头部30与目标轮40之间,从而导致传感 器头部和/或目标轮被沙石磨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轮速传感器,其能够减轻 传感器头部和/或目标轮的沙石磨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速 传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实现所述轮速传感器连接的法兰部 以及位于所述法兰部一侧且内置有传感器芯片的传感器头部,所述传感器 头部具有远离所述法兰部的底端,所述底端的至少一侧延伸有阻挡部。
优选地,所述底端的两侧均延伸有所述阻挡部。
优选地,所述阻挡部为板状。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地,所述阻挡部与所述传感器头部为一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传感器头部的底 端的一侧设置阻挡部,则可以在一个方向上阻止沙石进入至传感器头部与 目标轮之间,减轻对传感器头部和/或目标轮的磨损;2、当在底端的两侧 均设置阻挡部时,则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均对沙石起到阻挡作用。3、采用一 体结构,则便于加工,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轮速传感器与目标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轮速传感器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轮速传感器与目标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01-法兰部;102-传感器头部;103-阻挡部;104-底端;2-目 标轮;
10-壳体;20-法兰部;30-传感器头部;40-目标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为轮速传感器,其主要针对现有的轮速传感器易磨损的问 题而进行的改进。
图2示出了轮速传感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轮速传感器,包括壳体1,该壳体1可以采用 一体注塑的结构,或者是其他现有结构。
如图2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法兰部101以及传感器头 部102,其中,法兰部101用于实现轮速传感器连接,例如通过螺纹连接 件的方式将该轮速传感器固定于安装位置。而传感器头部102,其内置有 传感器芯片,以便实现轮速的检测。
为减轻对传感器头部102和/或目标轮(图2中未示出)的磨损,传感 器头部102具有远离法兰部101的底端104,底端104的至少一侧延伸有 阻挡部103,以阻挡目标轮正转或反转至少一种旋转方向时沙石进入传感 器头部102与目标轮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底端104的两侧均延伸有阻挡 部103。这样,在目标轮正转或反转时,均能够起到阻挡沙石进入传感器 头部102与目标轮之间。当然,在底端104的一侧设置阻挡部103也能够 减轻对传感器头部102和/或目标轮的磨损。
本实施例中,阻挡部103为板状,其能够有效阻止沙石进入传感器头 部102与目标轮之间,尤其是较大的沙石。该阻挡部103,也可以选择为 其他的诸多形状。
本实施例中,阻挡部103与传感器头部102为一体结构,其可以采用 注塑的方式实现,即该阻挡部103与壳体1一体注塑,在注塑时,形成沿 传感器头部102向着远离法兰部101一侧突出的阻挡部103。但是,该阻 挡部103与传感器头部102不限于一体结构,其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当 为分体结构时,该阻挡部103可以为板状,通过诸如螺纹连接件等方式将 阻挡部103与传感器头部102的两侧连接。
图3示出了轮速传感器以及目标轮2,其能够用于说明轮速传感器与 目标轮2的相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67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