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缆绳锁的救生艇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4524.2 | 申请日: | 2016-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3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凯轮船舶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3/64 | 分类号: | B63B23/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缆绳 救生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艇,特别涉及一种带缆绳锁的救生艇。
背景技术
救生艇是日常海难营救中用到的最常用的交通工具,用于受灾人员的救援。救生艇一般通过缆绳固定在救援船上,接近受灾船舶时解开缆绳靠近受灾船舶并将受灾船舶上的人员转移到救援船上。现有的救生艇没有专门的缆绳锁,与救援船脱离和连接时解开缆绳的时间较长,不利于及时的对受灾船舶进行救援。
目前,申请号为201420228767.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救生艇,它包括具有船头与船尾的船体,所述船尾设有镜像设有2个倒L形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分别设有倒L形的滑道,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救生板,所述救生板两端各设有在滑道内滑动的滑动块,所述救生板相对船体的另一侧设有固定架,所述船尾设有收卷电机,所述收卷电机电连接有收卷电源,所述收卷电机上固定连接有收卷绳,所述收卷绳另一端连接在救生板上。这种救生艇虽然能够较为方便的将受灾人员转移到救生艇上,但时救生艇与救援船通过缆绳连接时较为麻烦,不利于及时地对受灾船舶展开救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缆绳锁的救生艇,能方便地固定或者解开救生艇与救援船的连接缆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缆绳锁的救生艇,包括船体和锁体,锁体固定在船体上,锁体包括固定部和转动部,固定部中部设有限位凹槽,转动部处在限位凹槽内,转动部包括头部、尾部和连接头部和尾部的连接段,固定部一端与转动部尾部铰接,其特征是:固定部另一端上还设有放置转动部头部的放置槽,放置槽上还设有卡块,卡块与固定部转动连接,卡块包括卡块头部,卡块头部可水平转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固定缆绳时只要将缆绳放入固定部和转动部之间,然后翻转转动部,使转动部头部处在放置槽内,最后水平旋转卡块,使卡块头部处在放置槽上方,即可将转动部固定,实现锁合,将缆绳固定。需要松开缆绳时只要将卡块头部水平旋转,即可使转动部与固定部脱离锁合状态,将缆绳松开。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头部设有圆弧凸棱,卡块与转动部头部抵触的表面设有圆弧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部和固定部锁合时,卡块头部与转动部头部可连接地更牢固,当转动部受到较小的碰撞时能有一定的阻力,防止两者分离,提高了卡接的牢固性和安全性。同时,当转动部收到缆绳的拉力产生向外转动的趋势时,转动部头部的圆弧凸棱会卡嵌在卡接部的圆弧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卡块头部侧面为圆角,转动部连接段外表面上设有弧形凹槽。
卡块头部侧面为圆角,是为了防止人跌倒磕到卡块时造成划伤,圆角的设置可以减少磕到时人体所受的伤害,转动部连接段外表面上设有弧形凹槽是为了避免卡块的头部转动时与转动部造成卡滞,使卡块不能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固定部和卡块表面设有镀铬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有效的防止转动部、固定部和卡块表面锈蚀,增加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转动部、固定部和卡块的设置可以方便地锁合和开启,便捷地固定和脱开救生艇和救援船之间的缆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外形图;
图2为缆绳锁的外形图;
图3为缆绳锁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B-B处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1、船体;2、锁体;3、转动部;31、尾部;32、连接段;33、弧形凹槽;34、头部;341、圆弧凸棱;4、卡块;41、卡块头部;411、圆弧凹槽;5、固定部;6、限位凹槽;7、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凯轮船舶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凯轮船舶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45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