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徒步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3964.6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7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申利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16 | 分类号: | E21B19/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24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徒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徒步架机构。
背景技术
管柱的上卸扣作业时起下钻作业中的关键焊接,目前国内外钻修井作业中的管柱上卸扣装置以动力大钳、铁钻工为主。起下钻是油田钻井作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钻井作业伤亡事故中的近半数发生在起下钻作业中,起下钻使得钻井周期加长,作业安全系数降低,而管柱的上卸扣作业是起下钻作业中的关键环节。
众所周知,现有石油管具连接现场逐步推广采用拧扣机,实现了管具上卸扣的机械化,同时还保护了丝扣。其中,对于那些小管道,轻型管具,现场操作工人为了提高效率,往往先在底下手动上扣,然后再上拧扣机按照设定的扭矩程序,自动上扣;卸扣时,先上拧扣机初步卸扣,待系统扭矩显示为较小时,人工再取下。若遇到在长管道上拧小管节时,因为无法使管道水平,使得工人手动拧扣及其不方便。
对此,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如下专利文献:
如授权公告号:CN204371154U,公开了一种石油钻机上用的井口上卸扣装置,该井口上卸扣装置包括有液压站、电磁阀、液压猫头、钢丝绳、B型液压大钳和拉力传感器,所述液压猫头为两个,两个液压猫头分别通过液压软管连通至液压站上,在液压软管上设有电磁阀,两个液压猫头分别通过钢丝绳连接至两个B型液压大钳上,两个B型液压大钳分别卡于需要安装或拆卸的上、下两根钻杆上,卡在上部钻杆的B型液压大钳的钢丝绳上设有所述的拉力传感器,该拉力传感器通信连接于一个控制器,该控制器连接在一个交互操作设备上,控制器通过中间继电器连接电磁阀。本实用新型的井口上卸扣装置能够自动控制液压大钳的上扣扭矩,保证上扣质量,操作简单可靠,使用安全。然而,该专利对于长度较长的管道的处理,未提供较好的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徒步架机构,所述徒步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操作人员调节管具水平高度,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并可使用多种管径管具的支撑,移动方便,可适用于多种场合,制造成本低,使用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徒步架机构,包括:一机架,为一框体,竖直放置,其上表面中部开设有一通孔,通孔设内螺纹;一螺杆,竖直设置,其一端由所述机架通孔插入机架内侧,另一端位于机架外侧,螺杆通过所述通孔内螺纹沿竖直方向移动;一托轮座,为块状,架设于所述螺杆位于机架外侧端端面,其正面两侧分别开设有两轴孔,且该两轴孔分别插设有固定销;两托轮,分别通过所述固定销与所述托轮座两轴孔形成销轴连接,两托轮轴心位于同一平面,形成对管具的支撑。
进一步,还包括一螺母,插设于所述机架上表面通孔内,所述螺杆一端通过该螺母伸入机架内侧。
另,所述螺母与机架通孔之间为焊接连接。
另有,还包括一防尘管套,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开口端对应所述机架通孔,并与所述机架内壁焊接连接,所述螺杆由通孔插入所述防尘套管内。
再,还包括至少两滚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底面两端。
且,所述滚轮中至少一个为万向轮,其余滚轮为脚轮。
另,所述托轮座上表面两端分别突出形成凸起部,两凸起部对称设置,所述两轴孔分别开设于两凸起部上。
再,所述螺杆靠近托轮座一端套设有一套管,该套管一端与所述托轮座底面相接,形成对托轮座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设计机架、螺杆、托轮座,螺杆可沿机架通孔上下移动,进而调节托轮座水平高度,调节管具水平高度,提升工作效率;托轮座上间隔设计两托轮,且两托轮可转动,使用托轮支撑,可适应不同管径管具的支撑;机架底部设置滚轮,且滚轮中至少一个万向轮,便于整个徒步架的移动,拓宽使用场合,降低使用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徒步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申利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申利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39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用阳极的活化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实现带钢均匀冷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