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蔬菜秧苗自动种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3276.X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4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淑华;刘中华;才卓伟;李金成;白海英;张凤菊;李广;潘海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伦市蔬菜产业开发办公室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绥化市广辉专利事务所 23104 | 代理人: | 王振华 |
地址: | 1523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蔬菜 秧苗 自动 种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蔬菜秧苗自动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蔬菜秧苗种植是通过人工挖孔,再将秧苗放入到种植孔中,最后由人工用土 将秧苗固定,而这样的种植方式工作量极大,效率极低,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 蔬菜秧苗自动种植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蔬菜秧苗自动种植装置,来解决 传统蔬菜秧苗种植工作量大,效率极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蔬菜秧苗自动种植装置,包 括拖拉机,还包括固定箱、电机、主动轮、从动轮、传送带、滚轮、第一液压缸、锥形压块、下料 管、种植机构,所述的固定箱位于拖拉机右端,所述的固定箱与拖拉机螺纹相连,所述的电 机位于固定箱背面,所述的电机与固定箱螺纹相连,所述的主动轮位于固定箱内部左端,所 述的主动轮与固定箱转动相连,且所述的主动轮与电机紧配相连,所述的从动轮位于固定 箱内部右端,所述的从动轮与固定箱转动相连,所述的传送带位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所 述的传送带与主动轮和从动轮紧配相连,所述的滚轮位于固定箱底部,所述的滚轮与固定 箱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液压缸位于固定箱底部,所述的第一液压缸与固定箱螺纹相连,所 述的锥形压块位于第一液压缸底端,所述的锥形压块与第一液压缸紧配相连,所述的下料 管位于固定箱底部右端,所述的下料管与固定箱焊接相连,所述的种植机构位于固定箱底 部右端,所述的种植机构与固定箱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种植机构包含了第二液压缸、第一堆泥板、第三液压缸、第二堆泥 板。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液压缸位于固定箱底部,且所述的第二液压缸位于下料管左 端,所述的第二液压缸与固定箱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堆泥板位于下料管左端,所述的第一堆泥板与下料管滑动相 连,且所述的第一堆泥板与第二液压缸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三液压缸位于固定箱底部,且所述的第三液压缸位于下料管右 端,所述的第三液压缸与固定箱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堆泥板位于下料管右端,所述的第二堆泥板与下料管滑动相 连,且所述的第二堆泥板与第三液压缸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蔬菜秧苗自动种植装置,首先在滚轮的作用下使得拖拉机拖 动固定箱运动,在拖拉机每运动一段距离时第一液压缸推动锥形压块往下运动,并将种植 土壤压出一个种植孔,再通过拖拉机带动固定箱运动一段距离后,第一液压缸推动锥形压 块再次将土壤压出一个种植孔,同时通过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在从动轮的作用下带动传 送带运转,通过人工将蔬菜秧苗放置传送带上,并且秧苗的根部朝下右端,传送带将秧苗输 送到右端后通过下料管将秧苗输送到种植孔中,再通过种植装置中的第二液压缸和第三液 压缸同时推动第一堆泥板和第二堆泥板扎入到土壤中,再通过第二液压缸和第三液压缸带 动第一堆泥板和第二堆泥板往上运动,而第一堆泥板和第二堆泥板往上运动时将泥土堆向 秧苗,从而将秧苗固定在泥土中,该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强大,代替了人工种植蔬菜秧苗,不 仅降低工作量,同时提高了种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蔬菜秧苗自动种植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蔬菜秧苗自动种植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种植机构的主视图
拖拉机1固定箱2
电机3主动轮4
从动轮5传送带6
滚轮7第一液压缸8
锥形压块9下料管10
种植机构11第二液压缸1101
第一堆泥板1102第三液压缸1103
第二堆泥板110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 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 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伦市蔬菜产业开发办公室,未经海伦市蔬菜产业开发办公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32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