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风散热型太阳能光伏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1281.7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6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王帅;孙玉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H02S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501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风 散热 太阳能 光伏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板,具体是一种通风散热型太阳能光伏板。
背景技术
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生存并己被人类认识到的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发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
在众多能源中,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能源,由于其无污染,成本低等特点,其应用已遍布全球,深受人们的青睐。而随着太阳能被广泛的利用,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太阳能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光伏板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相互连接,以产生电力。在屋顶或建筑物墙体表面均可安装使用光伏板组件为房屋提供照明,并为电网供电。
目前太阳能电池组件采用大众化的封装结构为:钢化玻璃,互联条连接的太阳能电池,TPT膜层叠封装而成。太阳能电池中进行光伏转换的材料一般主要为硅晶片,然而硅晶片如果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其光电转换机能会衰减,因此,太阳能电池一般都需要用膜层将其封装,以保护硅晶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转换效率高,结构简单,拆装、调节方便,有效分离和传输,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化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和韧性的通风散热型太阳能光伏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风散热型太阳能光伏板,包括高低不同的两个安装支架、支撑梁和光伏组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可调节高度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铰接设置第一支撑杆;在左侧的基座上套接设置连杆,连杆下端铰接固定于基座上,连杆上端铰接设置第二支撑杆,其中,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均垂直连接支撑梁;在支撑梁上安装有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与支撑梁之间设有通气孔;所述光伏组件由上而下分别是薄膜层、第一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层、电池晶片层、第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膜层和PCB板;所述薄膜层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薄膜层;所述PCB板底部边缘设置有接线盒,接线盒电连接电池晶片层的正负极输出,且电池晶片层由多个电池片单元串联连接,而电池晶片层为N型太阳能硅片或P型太阳能硅片,电池晶片层形成P-N同质结或异质结的平面电池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的高度调节范围为0.1-1米。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为方形或圆形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支架的高度使光伏板的得到充分的照射,从而能更充分的接受太阳能,提高太阳能光伏板的工作效率,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安装支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高度的调节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中,通气孔利于散热,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薄膜层是强韧的氟塑料,它在保持了PTFE良好的耐热、耐化学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的同时,耐辐射和机械性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拉伸强度可达50MPa;
3、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轻薄、耐用,其中,电池晶片层有效防止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利于受光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和传输,实现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且它不需要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有效避免空穴传输层的制备工艺复杂、性能不稳定且价格昂贵等缺点;同时,光伏组件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化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和韧性,其耐辐射、机械性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通风散热型太阳能光伏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未经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12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射频识别技术中的信号自动滤波电路
- 下一篇:一种双玻太阳电池组件接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