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0150.7 | 申请日: | 2016-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3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袁建华;吴仕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G05D3/1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器件,具体为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枯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受到了重视,太阳能以储量巨大、安全清洁等优势已成为未来主要能源之一,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理论储量相当于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我国大多数地区平均日辐射量达4KWh/m2以上,西藏地区高达6.4KWh/m2以上。目前,太阳能发电方式主要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因为光伏发电规模不限,建设时间较短,维护相对简单,所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方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在着一个瓶颈就是发电效率偏低,这大大限制了太阳能发电的应用和发展,在太阳能利用领域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发电效率,仍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可行且重要的途径是对太阳进行自动跟踪,但是,目前的自动跟踪装置的性能有限,跟踪精度较差,大多仅仅采用旋转或者一维角度的调整,并不能实现二维、三维太阳能电池板的智能角度调整,因此,目前的跟踪装置并不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太阳能发电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此发电装置能够将太阳能电池板阵列采集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直接为电机提供动力,同时也给负载供电,实现了自动调节、提高发电效率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特征是: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它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安装有一号步进电机、二号步进电机和固定支杆,所述一号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一号带传动装置与一号螺纹套构成螺纹传动,所述一号螺纹套内部安装有一号传动杆;所述二号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二号传动装置与二号螺纹套构成螺纹传动,所述二号螺纹套内部安装有二号传动杆;所述一号传动杆、二号传动杆和固定支杆的顶部同时与太阳能电池板的下端面通过万向球头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蓄电池组和逆变器相连,所述逆变器与交流负载相连。
所述一号传动杆的上段加工有一号左旋螺纹,下段加工有一号右旋螺纹。
所述二号传动杆的上段加工有二号左旋螺纹,下段加工有二号右旋螺纹。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光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发电装置,通过安置四个光敏电阻,能够根据光照强度的差值来调整一号传动杆和二号传动杆的高度,进而实现整个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的调整,完全实现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智能高效控制,同时,采用多个步进电机和左旋螺纹与右旋螺纹的配合控制,能够提高控制精度和传动效率,另外,通过设置逆变器和控制器,能够将太阳能电池板阵列采集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直接为电机提供动力,同时也给负载供电,实现了自动调节、提高发电效率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图中:底板1、固定支杆2、一号传动杆3、二号传动杆4、一号步进电机5、二号步进电机6、一号左旋螺纹7、一号螺纹套8、一号右旋螺纹9、二号左旋螺纹10、二号螺纹套11、二号右旋螺纹12、一号带传动装置13、二号传动装置14、太阳能电池板15、光敏电阻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3,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它包括底板1,底板1上固定安装有一号步进电机5、二号步进电机6和固定支杆2,所述一号步进电机5的输出轴上通过一号带传动装置13与一号螺纹套8构成螺纹传动,所述一号螺纹套8内部安装有一号传动杆3;所述二号步进电机6的输出轴上通过二号传动装置14与二号螺纹套11构成螺纹传动,所述二号螺纹套11内部安装有二号传动杆4;所述一号传动杆3、二号传动杆4和固定支杆2的顶部同时与太阳能电池板15的下端面通过万向球头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5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蓄电池组和逆变器相连,所述逆变器与交流负载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步进电机5、二号步进电机6和固定支杆2之间呈现等腰三角形支点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01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漂浮式水动光伏跟踪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伏太阳能发电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