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唤醒无线设备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70950.1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0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程勇;方平;庞高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W5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唤醒 无线 设备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唤醒无线设备的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解决唤醒无线设备时的能耗和通信开销大的问题。其方法为:第一无线设备通过第一无线设备的主通信模块获得至少一个第二无线设备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省电需求和唤醒能力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无线设备根据第二无线设备的数量和/或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无线设备的辅助唤醒模块的工作模式;第一无线设备的辅助唤醒模块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接收第二无线设备发送的唤醒帧,以唤醒第一无线设备中的主通信模块。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基于Wi‑Fi的物联网唤醒无线设备的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唤醒无线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IEEE)802.11标准组织计划制定基于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的物联网标准,目标是将Wi-Fi技术推广应用到物联网领域,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和数字医疗设备。现有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的Wi-Fi通信模块的功耗太大,不能直接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为了将Wi-Fi技术应用到物联网领域和可穿戴电子设备上,改进和降低Wi-Fi通信技术的功耗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IEEE 802.11标准组织提出了超低功耗唤醒无线电/接收机(Wake-Up Radio/Receiver,WUR)技术,能通过WUR降低Wi-Fi通信技术的平均功耗,同时实现按需(On-Demand)实时数据传输。WUR是在设备的Wi-Fi设备上增加的一个超低功耗无线电/接收机接口,当没有数据接收或传输时,设备的主通信模块(例如,Wi-Fi模块)进入深度休眠,并打开WUR模块进行超低功耗侦听。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当接入点(Access Point,AP)有数据需要传输给站点(Station,STA)时,AP为唤醒设备,STA为被唤醒设备,AP先向STA的WUR模块发送唤醒帧(Wake-Up Packet,WUP),STA的WUR模块收到唤醒帧后,查看所述唤醒帧的接收者地址和确认所述唤醒帧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如果唤醒帧的接收者地址匹配STA的WUR的地址,并且所述唤醒帧是正确、真实的,则STA的WUR模块会发送唤醒信号给STA的主通信模块(如Wi-Fi模块),以唤醒STA的主通信模块;STA的WUR模块发送完唤醒信号以后,可以进入深度休眠状态(功耗接近于零的状态);为了进一步降低WUR的平均功耗,可以让WUR启用工作循环(Duty-Cycling),即WUR周期性的“醒来-休眠”。现有技术采用“同步唤醒”机制,即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的WUR保持时间同步,并且第二设备能够准确找到第一设备的WUR的醒来窗口(Wake window)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被唤醒设备的WUR的周期T=100毫秒(ms),醒来窗口长度W=2毫秒(ms),当唤醒设备有数据需要向被唤醒设备发送时,唤醒设备在被唤醒设备的WUR的醒来窗口中发送唤醒帧(WUP)给被唤醒设备的WUR,从而唤醒被唤醒设备的主通信模块。
在上述“同步唤醒”机制里,唤醒设备需要周期性发送WUR时间同步帧,能量开销比较大,会浪费大量的唤醒设备的电能。而且如图3所示,当被唤醒设备与多个不同唤醒设备相连,例如被唤醒设备同时与唤醒设备1、唤醒设备2和唤醒设备3相连,且所述多个唤醒设备不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BS)或者不属于同一网络时,若采用“同步唤醒”机制,则被唤醒设备的WUR需要维持多个时钟信息,并且需要周期性接收来自多个唤醒设备的时间同步帧,这样会显著增加被唤醒设备的WUR的复杂度和功耗,会降低被唤醒设备的电池的续航时间。此外,多个唤醒设备分别发送时间同步帧也会浪费大量的空口时频资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唤醒无线设备的方法和装置,以降低唤醒无线设备时的能量和资源开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709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