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设备环境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8553.0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9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勋;候晓翠;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翰兴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13/20;F24F13/00;F24F13/28;F24F11/00;B01D53/86;B01D53/04;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设备 环境 净化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设备环境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伴随着电力设备的大量生产、使用,电力设备的正常运作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要求,例如湿度、温度、粉尘的要求等。电力设备间作为电力设备的存放和安装空间,配电箱、配电柜以及相应的电力装置设置于电力设备间,其室内环境直接影响电力设备运行的状态、使用的寿命,并且在电力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也会对其运行的环境产生影响,例如排放的热量,电离环境空气中的粒子等,这些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电力设备的性能,甚至造成电力设备不可逆的损坏。因此,对电力设备间的环境进行净化就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环境中气体的净化主要采用空气净化装置,利用风扇带动气体从空气净化装置的底部吸入,经过净化单元后排除,从而滤除空气中的电离子、粉尘、水分等污染,从而改善电力设备间的环境。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采用将气体经过净化单元后直接排出,由于产品质量以及工艺设计的缺陷,大都无法保证排除后是经过完整净化的气体,往往伴随着大量未经净化的空气一起排除,效率低,并且反而加剧了污染物的汇聚,因此无法很好的满足电力设备环境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净化空气量,智能化操作的电力设备环境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环境净化装置,包括圆柱形壳体,壳体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多个进气孔和多个出气孔,在壳体内部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风扇,净化单元以及反动力装置,净化单元以及反动力装置之间垂直距离为6cm,并且反动力装置的高大于7cm;
反动力装置为圆环体结构,在圆环体上依次均匀设置有12个通孔,每一个通孔的上端设置有子风扇,子风扇与驱动单元分别连接,通孔的侧面构成一上底长下底短的直角梯形,其中直角的一边位于远离圆环体中心的一侧,通孔的半径从靠近圆环体中心的一侧自上端至下端依次减小,通孔的下端孔径半径为上端孔径半径的0.6倍,每一个通孔的孔径尺寸相同;
子风扇的功率和风扇的功率满足预设的关系。
其中,所述净化单元包括前置滤网、活性炭滤网、HEPA滤网、光触媒滤网和静电滤网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中,所述净化单元中滤网为前置滤网、活性炭滤网、HEPA滤网、光触媒滤网中的一个或多个与静电滤网的组合的设置方式。
其中,所述预设的关系为子风扇的功率分别表示为P1,P2,…,P12,风扇的功率记为P,则其中i为对应子风扇的功率的下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电力设备环境净化装置的净化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控制器控制风扇转动,使得空气经多个进气孔进入;
(2)通过进气孔的空气部分直接经净化单元后直接由出气孔排出,另一部分沿着净化单元与净化装置的壳体之间的空隙向上;
(3)通过控制器控制子风扇按照预定的功率转动,向壳体一侧的斜下方吹气;其中预定的功率满足:
子风扇的功率分别表示为P1,P2,…,P12,风扇的功率记为P,则其中i为对应子风扇的功率的下标;
(4)沿着净化单元与净化装置的壳体之间的空隙向上的空气受到所述吹气的气压后,再通过净化单元后经出气孔排出。
本发明的电力设备环境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可以实现:
1)设置反动力装置使得净化效果更好,有效的减少了由于缝隙造成的未经净化空气的外流,对于环境要求苛刻的电力设备存放和安装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净化,延长了设备寿命,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
2)智能化的风扇控制,结合孔径尺寸和设置方式,相比传统简单的功率比率分配方式更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力设备环境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反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反动力装置结构仰视图
图4为通孔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只是用于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翰兴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翰兴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85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休闲椅(PX‑05D‑S)
- 下一篇:沙发(YS‑03C‑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