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胶跑道毒害检测前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6504.3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0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晖;白锐;吴波;况成尘;李涛;刘念;吴淑香;魏子明;尚建华;张婷;周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42 | 分类号: | G01N1/4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刘洋 |
地址: | 433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武汉大***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跑道 毒害 检测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胶跑道毒害检测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保概念的逐渐深入,塑胶跑道面层的环保指标再次提高,尤其2012年5月1日起实行的GB/T 14833-2011(国标)就塑胶跑道面层中对人体和环境的有害物质除重金属含量作出要求外,还规定:苯含量≤0.05g/kg,甲苯和二甲苯的含量总和≤0.05g/kg,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0.2g/kg。
GB/T 14833-2011中还规定了苯、甲苯和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这四类有害物质相应的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中需称取粉碎后的样品0.2~0.3g(约1mm的小颗粒)。如果将塑胶跑道样品在常温下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由于塑胶跑道颗粒非常柔软且有一定的韧性,研磨机中的转子在高速旋转切割时,塑胶跑道颗粒在与转子摩擦时容易产生大量热量,造成塑胶跑道颗粒温度急剧升高,颗粒中的易挥发有机物苯、甲苯和二甲苯容易挥发掉,对试验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塑胶跑道毒害检测前处理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未达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塑胶跑道毒害检测前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塑胶跑道样品切割成粒径3-5mm的碎料;
将3-5mm的碎料与液氮混合冷却;
将冷却后的碎料捞起并投入到研磨机,磨成粒径小于1mm的粉料,出料。
按上述方案,出料温度低于0℃。
液氮研磨是特殊的一种研磨方法,在常压下,液氮温度为-196℃,将塑胶跑道颗粒浸泡在液氮中,颗粒会在低温下脆化,变得非常坚硬。此时将坚硬的塑胶跑道颗粒倒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研磨机的转子与颗粒高速摩擦将其粉碎成粒径≤1mm的粉末状颗粒,颗粒的温度不会上升太高,大约在常温附近,其中的易挥发有机物苯、甲苯和二甲苯不会挥发掉,为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对塑胶跑道类比较柔软的样品进行低温冷冻使其脆化,不仅易于研磨,而且大大减少了样品在常温研磨时生热可能对检测的干扰或污染,作为塑胶跑道样品毒害检测的预处理方法,液氮研磨保证了前期处理不会对其中待测物质的含量不会改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塑胶跑道毒害检测前处理方法,过程如下:
将塑胶跑道样品切割成粒径3-5mm的碎料;
将3-5mm的碎料与液氮混合冷却;
将冷却后的碎料捞起并投入到研磨机,磨成粒径小于1mm的粉料,出料。
研磨出料,保证出料温度低于0℃是为了保证其不在研磨机中过多停留,避免温度升高带来的待检测物质的挥发含量改变。
本发明对塑胶跑道类比较柔软的样品进行低温冷冻使其脆化,不仅易于研磨,而且大大减少了样品在常温研磨时生热可能对检测的干扰或污染,作为塑胶跑道样品毒害检测的预处理方法,液氮研磨保证了前期处理不会对其中待测物质的含量不会改变。
不仅如此,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其它塑料制品毒害检测的前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未经湖北省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6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水器(二)
- 下一篇:一种水稻样品测定镉同位素含量的消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