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标签查询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3049.1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8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喻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3 | 分类号: | G06F16/2453;G06F16/25;G06F16/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20006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签 查询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查询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标签查询请求,根据标签查询请求生成标签查询计划,并根据多个数据平台存储的数据,对标签查询计划进行解析和拆分,获得多个标签查询子计划;根据预存储的标签数据的定义信息获取多个标签查询子计划对应的多个数据平台的类型,并根据多个标签查询子计划和多个数据平台生成多个查询命令;通过多个数据平台对应的查询接口向多个数据平台发送对应的查询命令,以使得数据平台根据查询命令执行相应的查询任务;接收多个数据平台发送的多个查询子结果,将多个查询子结果进行聚合关联计算,获得查询结果,并输出。所述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跨平台的标签查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业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标签查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标签是以客户基本属性、行为特征、业务偏好等用户信息、行为数据、订购数据、位置数据多类数据的汇聚整合分析,基于业务规则,采用类自然语言方式对客户特性进行重新描述,例如:高级白领、校园客户、周杰伦歌迷、股民、4G终端潜在客户。有效地刻画和利用标签信息,不仅能够全面掌握客户属性特征,感知客户行为变化,支撑日常运营、精确营销及客户服务工作开展,还能支撑商业模式的拓展,面向未来探索和开辟新市场。标签库是承载标签管理与应用服务的系统,主要包含标签源数据接入、标签规则配置、标签计算、标签结果生成与标签应用等功能。
现有技术中,标签库的标签构建方法,通常是基于业务应用场景需求,采取按天、按月的数据周期,将多个源系统业务数据同步复制到同一个目标数据平台(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应用系统数据库等),再基于目标数据平台进行标签规则配置与数据关联计算,生成所需的结果标签并标签应用。图1为现有技术中标签构建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标签的构建主要有4个步骤:步骤1:基于业务需求,将各个源系统数据ETL(Extract-Transform-Load)即复制至同一个目标数据平台(数据仓库、数据集市等);步骤2:基于目标平台数据,进行标签规则配置定义;步骤3:基于标签规则配置,进行标签计算,生成标签数据;步骤4:标签结果数据业务应用(标签查询、标签营销、标签开放等)。现有技术中,标签构建支撑方式是将各源系统数据通过ETL汇聚到目标数据平台即复制到目标数据平台,然后进行标签建设,这种标签建设数据复制同步模式需耗费大量系统存储资源,造成数据冗余,降低了标签查询效率,并且这种标签构建主要采用离线数据,时效性较差。此外,现有技术中标签构建方式仅支撑单一数据平台访问,无法满足大数据环境下跨平台数据的标签构建与跨库数据组合查询需要。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方案,能够实现跨平台的标签查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查询方法及装置。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查询方法,包括:
接收标签查询请求,根据所述标签查询请求生成标签查询计划,并根据多个数据平台存储的数据,对所述标签查询计划进行解析和拆分,获得多个标签查询子计划;
根据预存储的标签数据的定义信息获取多个所述标签查询子计划对应的多个所述数据平台,并根据多个所述标签查询子计划和多个所述数据平台的类型生成多个查询命令;
通过多个所述数据平台对应的查询接口向多个所述数据平台发送对应的所述查询命令,以使得所述数据平台根据所述查询命令执行相应的查询任务;
接收多个所述数据平台发送的多个查询子结果,将多个所述查询子结果进行聚合关联计算,获得查询结果,并输出。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标签查询装置,包括:
查询计划生成单元,用于接收标签查询请求,根据所述标签查询请求生成标签查询计划,并根据多个数据平台存储的数据,对所述标签查询计划进行解析和拆分,获得多个标签查询子计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30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