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救生助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1346.2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5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秦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顺明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B63C9/2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 代理人: | 石晓玲 |
地址: | 541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生 泳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上用具领域,具体的来说是涉及一种救生助泳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由于户外活动增多随时都会出现危险,现在有大量孩童不会游泳,因此,溺水成了1-19岁儿童中排名第二位的死因。建议4岁以上儿童必须学习游泳,同时指出1-4岁的儿童如果已经上过正规游泳课,溺水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喜欢水是孩子们的天性,炎热的夏日学习游泳是最合适的时机,游泳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修正孩子的身材,让孩子发育的更加完美。同时掌握一种生存技能是生存的根本,对于10多年后步入社会承受压力的孩子们,游泳是一项非常适合减压的运动。
人们在游泳时,为了能大胆的练习,往往会用到辅助设备。例如救生圈等,由于救生圈里面是靠充气来提供浮力的,因此救生圈辅助游泳时阻力较大,并妨碍游泳者的手臂出力和滑行,不利于游泳者的学习游泳。并且当救生圈发生破裂或被刺穿时,气体发生泄漏而出现危险,因此安全系数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是现有助泳救生装置安全系数不高和助泳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救生助泳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救生助泳装置,包括承重线、助永带和气囊,承重线与助永带连接;所述气囊设置在助永带上;所述气囊包括空心的气囊袋本体,所述气囊袋本体外设置有粘合绑带,所述气囊袋本体内设置有若干条弹簧;所述气囊袋本体外密封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接有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缓冲球以及设置在缓冲球上的进气嘴;所述进气嘴包括进气孔和放气开关;所述进气孔内设置有贴合橡胶薄片;所述放气开关与橡胶薄片连接。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贴合橡胶薄片比进气孔大,盖在进气孔的内部端,贴合橡胶薄片底部用胶水固定,贴合橡胶薄片顶部与放气开关连接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助永带包括绑身带和两个对称的肩带;两个肩带上均设置有肩带伸缩扣;绑身带设置在两个肩带下面,绑身带上设置有解扣,且解扣也设置有伸缩扣。
本发明还进一步包括伸缩杆,伸缩杆的同一面上设置有收线轮和若干个导线轮;收线轮设置在伸缩杆的末端位置,且与承重线连接;收线轮和导线轮设置在同一条线上。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收线轮包括2根挂杆、转轮、手摇柄和卡扣,2根挂杆与伸缩杆连接,转轮悬挂在2根挂杆间;转轮的一端与手摇柄连接,卡扣固定在挂杆上。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承重线设置有若干个浮体。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承重线与助永带连接处设计有吊环,助永带连接在吊环上。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救生装置是一种水上救生装置,它具有瞬时充气膨胀,水上救人具有很好的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助永带帮助人们学习游泳,其跟现有的很多游泳圈相比具有阻力小,不会妨碍人们双臂的游泳姿势,使人们学习游泳更加容易掌握;
3.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学习游泳,水上溺水救援,水上抢险,且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在完全没有浮体、浮力的阻碍下,自然快速的学会游泳技巧,便携式助泳救生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气囊膨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气囊捆起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伸缩杆、2收线轮、3导线轮、4承重线、5浮体、6吊环、7气囊、7.1进气管、7.2进气装置、7.3缓冲球、7.4进气嘴、7.5进气孔、7.6放气开关、7.7弹簧、7.8粘合绑带、8助永带、8.1肩带伸缩扣、8.2肩带、8.3解扣、8.4绑身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救生助泳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伸缩杆1、收线轮2、若干个导线轮3、承重线4、浮体5、吊环6、气囊7和助永带8。伸缩杆1由多节不锈钢、玻璃纤维或炭纤维管材制造,每节管材顶端设有导线轮3,末端设置有收线轮2。收线轮2和导线轮3设置在同一条线上,收线轮2与承重线4连接,用于承重线4进行旋转收放。收线轮2包括2根挂杆、转轮、手摇柄和卡扣,2根挂杆与伸缩杆1连接,转轮悬挂在2根挂杆间;转轮的一端与手摇柄连接,卡扣固定在挂杆上。
承重线4的一端与收线轮3固定,另一端依次穿过每节伸缩杆顶端的导线轮3与吊环6固定连接。吊环6可以用承重线4直接打结成吊环6,承重线4直径1-10毫米,最大承重100-3500斤。承重线4接近吊环6处设有多个浮体5供落水者抓取,方便落水者及时发现,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顺明,未经秦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13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