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产异构烯烃的重油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0830.3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2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孙书红;刘从华;刘兰华;刘涛;郑云锋;黄校亮;潘志爽;袁程远;刘明霞;孙雪芹;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9/70 | 分类号: | B01J29/70;C10G1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王玉双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产异构 烯烃 重油 裂化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多产异构烯烃的重油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以改性Y型分子筛、MFI结构分子筛、β分子筛、辅助分子筛、粘土、拟薄水铝石等为组成,并含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元素的化合物,所述的改性Y型分子筛通过下述制备方法获得:将NaY分子筛先用铵盐交换,过滤后混合含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元素的化合物,不经洗涤直接进行喷雾干燥和水热焙烧,然后再用铵盐交换,加入沉淀剂或者沉淀剂和助滤剂,过滤后进行或不进行水热焙烧。本发明公开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活性稳定性、抗重金属污染性能,同时能够提高异构烯烃的产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化催化剂,特别是涉及一种多产异构烯烃、具有优良的活性稳定性和抗重金属污染性能的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
背景技术
原油重质化、劣质化程度日益加剧,高效加工重油、掺炼渣油成为炼油企业提高加工能力、获取更高利润的迫切需求。催化裂化是重油加工最重要的工艺,由于其重油转化效率高、产品质量好、非临氢及操作压力低等显著优势,使其在炼厂加工重油工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炼油厂利润的主要来源。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催化裂化装置共有420套左右,单套催化裂化装置规模最大已达1000万吨/年,总加工能力约7.37亿吨,居二次加工的首位。
由于重油和渣油中含有胶质、沥青质等容易产生焦炭的大分子化合物,而且含有重金属镍、钒等,导致催化裂化平衡催化剂上镍钒含量在10000μg/g已比较常见,而高达15000μg/g的重度污染也不罕见,钒在催化裂化高温水热环境下严重破坏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分子筛的结构,造成催化剂活性降低,使催化裂化产品分布变差。因此,需要开发具有优良的活性、水热稳定性和抗重金属污染的催化剂,以满足重油、渣油裂化对催化剂性能的严格要求。
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稀土和/或磷对分子筛或催化剂进行改性处理,如中国专利CN1169717C公开了一种Y沸石用稀土离子进行改性的方法和产品,该方法用NaY分子筛为原料,先经铵交换,然后进行水热处理,再用含H+、NH4+和RE3+的溶液处理后,经洗涤、干燥、焙烧,得到改性分子筛产品。中国专利CN1111136 C公开了一种含磷和稀土的Y型分子筛的制备方法,是将NaY分子筛先用铵离子和稀土离子交换,进行焙烧,再与磷化合物反应结合上1~10重量%的P2O5,再进行焙烧得到。中国专利CN1209288 C公开了一种含磷和稀土的八面沸石的制备方法,是将八面沸石先用铵化合物和磷化合物进行一次交换反应后,然后在交换浆液中引入稀土溶液进一步反应,经过滤、洗涤,再进行焙烧得到。含该沸石的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好,汽油收率高,焦炭产率低,重油裂化能力和抗重金属污染能力强。中国专利CN1026225 C公开了一种稀土Y分子筛的制备方法,是将NaY分子筛与稀土离子在水溶液中进行离子交换后,过滤,滤饼在流动的水蒸汽中进行焙烧得到。中国专利CN1069553 C公开了一种制备稀土Y型分子筛的方法,是将NaY分子筛与稀土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后,过滤,滤饼再进行焙烧,焙烧后的产物的1~40%循环返回下一批稀土交换浆液中继续上面所述的操作,其余作为REY分子筛产品用于制备催化剂,如此连续进行,得到稀土Y型分子筛。中国专利CN103058217 A公开了一种含稀土的Y分子筛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用NaY分子筛为原料,先经铵交换,然后进行水热处理,再用含H+、NH4+、RE3+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处理后,母液分离、滤饼焙烧,得到改性分子筛产品。中国专利CN1159101C公开了一种含稀土超稳Y沸石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氧化钠含量为3~5重量%的超稳Y沸石与一种稀土化合物溶液混合,制成一种浆液,将得到的浆液在剪应力至少10公斤/厘米2的条件下研磨至少1分钟,得到改性分子筛产品。该方法制备的沸石具有高的水热稳定性、抗钠及抗重金属污染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08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