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监测方法及车联网服务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0218.6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9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戴忠;赵毓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G07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蒋雅洁;张颖玲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冷却液 温度 监测 方法 联网 服务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监测方法,包括:获取从当前时间至前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对第一车辆的第一发动机的第一工作采样数据;基于所述第一工作采样数据中的所述第一温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发动机的冷却液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稳定温度值;获取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对所述第一车辆的第一发动机的第二工作采样数据,根据所述第二工作采样数据中包含的第一温度信息获取至少两个第一稳定温度值,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稳定温度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第一稳定温度范围;确定所述第一稳定温度值超出所述第一稳定温度范围时,发出第一报警信息。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联网服务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诊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监测方法及车联网服务平台。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是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重要指标,冷却液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冷却液温度过低时,会造成气缸进气温度过低、燃烧不正常、油耗增加、润滑不良等现象,从而加剧发动机机械零件磨损;冷却液温度过高时,会使发动机热负荷急剧增大,内部零件膨胀过度,正常工作的油膜间隙被破坏,易产生“活塞咬死”和“拉缸”等危害;同时,温度过高还会使润滑油稀释和产生酸质,加速发动机磨损。
根据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温度特性,车辆在一天内经过较长时间停车而启动后,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从环境温度逐步上升至稳定状态;其中,发动机停止运行一段时间将导致冷却液温度下降;此外,当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如风扇、节温器或者温度传感器等出现故障时,发动机工作时的温度值也会出现异常。因此,为了确保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对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对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进行异常监测均只能设置温度峰值点,即当在冷却液实际温度超出设置的温度峰值点时发出报警,而不能对稳定温度较低时进行报警;其次,不能对不同发动机温度一年四季中不同的稳定温度进行区别和报警,实用性较差;另外,对同一批次同一型号的车辆发动机横向之间没有对比,报警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监测方法及车联网服务平台,能够在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异常时实现快速、准确的判断并及时报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监测方法,包括:
获取从当前时间至前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对第一车辆的第一发动机的第一工作采样数据;所述第一工作采样数据中至少包含所述第一发动机的冷却液的第一温度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工作采样数据中的所述第一温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发动机的冷却液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稳定温度值;
获取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对所述第一车辆的第一发动机的第二工作采样数据,根据所述第二工作采样数据中包含的第一温度信息获取至少两个第一稳定温度值,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稳定温度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第一稳定温度范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至少包含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之前的子时间段;
确定所述第一稳定温度值超出所述第一稳定温度范围时,发出第一报警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从当前时间至前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对第一车辆的第一发动机的第一工作采样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一温度信息中包含的第一温度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时,发出第二报警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工作采样数据中的所述第一温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发动机的冷却液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第一稳定温度值,包括:
将所述第一发动机的冷却液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且在第二预设时间阈值后的第一温度值确定为第二温度值;所述第一温度值包含于所述第一温度信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移智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0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记录生产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驾驶行为油耗经济性的分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