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光解氧化处理废气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59130.2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1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英;熊明芬;冯锴;王建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西海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任小鹏 |
地址: | 30007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装置 废气 冷却装置 蒸馏装置 处理装置 缓冲装置 氧化处理 紫外光解 吸收 淋洗液 进口 气光 出口 紫外光处理 废气释放 下部出口 循环系统 有机废气 亲水性 沸点 喷洗 喷洒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紫外光解氧化处理废气的装置,包括紫外光处理装置、冷却装置、缓冲装置、吸收装置和蒸馏装置;缓冲装置的出口与冷却装置的进口相连,冷却装置的出口与吸收装置的进口相连,吸收装置的上部出口与紫气光处理装置的进口相连,吸收装置的下部出口与蒸馏装置的下部进口相连。本发明废气经过吸收装置,通过淋洗液的喷洒,吸收废气中的亲水性的无机或者有机废气,经过多次的循环系统的喷洗,实现充分的吸收,未经吸收的气体经过紫气光处理装置对废气进行更深的处理,最后将经过处理的废气释放到空气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且吸收完的淋洗液出口,进入蒸馏装置中,根据沸点的不同将组分进行分离,收集部分原料或者产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处理废气的装置,主要涉及一种紫外光解氧化处理废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石化行业中对于产生废气的处理问题一直是研究的课题,大多数工厂运用焚烧或者尾气洗涤的手段来实现,对于H2S、SO2、NH3、苯酐等有机或者有机废气物,多采用建设尾气吸收装置来洗涤。现有的生产工艺,主要是将不凝气当作生产装置的尾气直接排放至火炬进行燃烧处理,此处理方法损耗较大,原料成本增加,造成资源的浪费;或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未经完全冷凝,将部分产物随尾气携带出,造成产率下降;同时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废气不能冷凝,排放到空中,造成空气中污染物的增加,造成空气中PM2.5的升高。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紫外光解氧化处理废气的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紫外光解氧化处理废气的装置,包括紫外光处理装置、冷却装置、缓冲装置、吸收装置和蒸馏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出口与冷却装置的进口相连,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与吸收装置的进口相连,所述吸收装置的上部出口与紫气光处理装置的进口相连,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出口与蒸馏装置的下部进口相连;所述紫外处理装置包括光解催化过滤处理装置和光解氧化处理装置;所述光解催化过滤处理装置和所述光解氧化处理装置位于所述紫外处理装置的内部;所述吸收装置的侧面上部设有喷淋水入口,所述喷淋头入口与喷淋头之间相通,废气经淋洗液淋洗后通过吸收装置的下部出口,通过管道进入到蒸馏装置中;所述光解催化过滤处理装置包括多层过滤网构成,所述过滤网为过滤网为蜂窝活性炭过滤网;所述光解氧化处理装置包括若干紫外灯管。
本实用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出口与蒸馏装置通过减压缓冲泵串联设置。
本实用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馏装置的上面设置减压装置,保证蒸馏液的快速蒸馏。
本实用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头通过管路与循环泵相连,实现淋洗液的多次喷淋,保证淋洗液的吸收效率。
本实用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馏装置设有多个板层,所述板层设有相匹配的收集器,所述收集器可以根据沸点的差异,收集不同的馏分,其中板层的多少根据实际中尾气中可回收成分的进行适当调整。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紫外光解氧化处理废气的装置,废气经过吸收装置,通过淋洗液的喷洒,吸收废气中的亲水性的无机或者有机废气,经过多次的循环系统的喷洗,实现充分的吸收,未经吸收的气体经过紫气光处理装置对废气进行更深的处理,最后将经过处理的废气释放到空气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且吸收完的淋洗液出口,进入蒸馏装置中,根据沸点的不同将组分进行分离,收集部分原料或者产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西海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西海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91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