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猕猴桃果树干旱胁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6140.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夏惠;梁东;王秀;倪知游;吕秀兰;林立金;唐懿;王迅;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 代理人: | 黎照西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猕猴桃 果树 干旱 胁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解猕猴桃果树干旱胁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猕猴桃实生苗浇灌浓度为50‑200μmol/L的褪黑素,浇灌量为200ml,每隔2天浇灌一次,共4次。本发明可以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当年生野生中华猕猴桃实生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减少丙二醛对细胞膜的伤害,降低相对膜透性,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浓度,抑制可溶性蛋白降解,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使植物更好的适应干旱环境,增强植株的抗旱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解猕猴桃果树干旱胁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水资源短缺愈来愈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据统计,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即使在非干旱地区也经常会发生突发性干旱。干旱胁迫常常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造成作物严重减产,干旱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在所有的非生物胁迫中占首位,仅次于生物胁迫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果树赖以生存的条件,对果树生长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干旱给果树生产带来不可低估的损失,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制约果树生产的发展。在生产栽培上猕猴桃是一种喜温但不耐热,不耐干旱的树种,其叶片肥大,输导组织发达,叶片和果实怕强光直射,对高温、水分胁迫敏感,易造成伤害。生产中干旱缺水易使猕猴桃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开展猕猴桃干旱胁迫的抗性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对于缓解猕猴桃干旱胁迫的研究不多,一般还是利用复水来进行处理。然而,对于缺水年份而言,大面积进行复水是不太现实的。虽然偶见利用脱落酸和黄腐酸钠来缓解猕猴桃干旱胁迫(如《复水与外源脱落酸处理对干旱胁迫下猕猴桃幼苗抗旱性的影响》和《黄腐酸钠增强猕猴桃幼苗抗旱能力的生理效应研究》),然而其处理方法为叶面喷施,喷施全部树叶时,较为费时费力,且该方式对于药剂的浪费较为严重。另外,除了上述有限的处理方法之外,目前还未找到其它有效的、适合于猕猴桃干旱胁迫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解猕猴桃果树干旱胁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猕猴桃实生苗浇灌浓度为50-200μmol/L的褪黑素,浇灌量为200ml,每隔2天浇灌一次,共4次。
所述实生苗的获得方法为:选取饱满的猕猴桃种子经4℃层积处理发芽后,播入营养钵(23cm×18cm)中(基质为草炭土:椰壳:珍珠岩=2:2:1),放在25±2℃的培养室中生长,白昼设置为12h/12h,到幼苗完全展开1片真叶时开始浇1/2Hoagland营养液,每周浇一次,其间用清水补充。待幼苗长到6片真叶时将营养钵转移到室外遮雨棚内,每个营养钵中3株幼苗,常规管理,每15天浇一次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其间补充清水维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所述猕猴桃为野生中华猕猴桃。
优选的,褪黑素的浓度为100μmol/L。
优选的,褪黑素的浓度为200μmol/L。
浇灌褪黑素时,首次浇灌于7月份进行。每次浇灌褪黑素时,于当天傍晚进行。
褪黑素(melatonin)是一种吲哚类小分子物质,化学名称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N-acetyl-5-methoxytryptamine),作为一种广谱的生理调节剂,褪黑素存在于绝大多数生物有机体中,从单细胞的藻类到高等植物,从鱼类、鸟类、哺乳动物到灵长类的人。在植物体内,褪黑素通过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而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不过,褪黑素并非一定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利用褪黑素无法缓解高盐胁迫和重金属胁迫。另外,褪黑素对于蔬菜的干旱胁迫也没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61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