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阔混合氢氧化钠蒽醌无元素氯漂白化学浆制备纸基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5670.3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8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吉兴香;田中建;杨桂花;陈嘉川;马浩;袁素娟;肖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21H11/02 | 分类号: | D21H11/02;D21H15/02;D21D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晓鹏 |
地址: | 25035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氢氧化钠 蒽醌无 元素 漂白 化学 制备 基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阔混合硫酸盐无元素氯漂白化学浆制备纸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硫酸盐法蒸煮得到的针阔混合浆作为纸浆原料,分为三份,分别打浆,第一种纸浆的打浆度为10‑20°SR,第二种纸浆的打浆度为45‑50°SR,第三种纸浆的打浆度为55‑65°SR;2)将步骤1)中制备的三种纸浆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浆料,使混合浆料中第一种纸浆、第二种纸浆和第三种纸浆的质量比为10‑20:60‑85:5‑10;3)将步骤2)中得到的混合浆料抄制成型或压制成型,得到纸基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造纸与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阔混合氢氧化钠蒽醌无元素氯漂白化 学浆制备纸基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造纸大国,2010年我国的纸和纸板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纸和纸板的总产量已超过全球产量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 木材生物质已成为我国制浆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材料,约占造纸纤维原料的60%,这些木材 原料主要包括针叶木和阔叶木两种。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利用木质纤维造纸原料的组 分分离技术,将其分离制备传统化学浆的同时,对这些传统化学浆在制备传统的纸和纸板 的同时,开发系列制备纸基材料的新技术,把传统造纸行业拓宽至新材料行业,为传统的 造纸行业的转型升级拓宽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打浆是利用机械作用处理浮于水中的纸浆纤维,使其具有适应在造纸机上生产所要求 的特性,并使所生产的纸张能达到预期质量的操作过程。打浆获得的纸浆纤维应该具有良 好的滤水性能,还应该使纸浆纤维裸露足够多的羟基使成型纸基材料拥有足够多的氢键共 价键结合,使纸基材料形成一个交错的链状网络结构,确保成型纸基材料优良的物理强度。 但是,现有的打浆方法都是使用单一的打浆度,不同打浆度对应的纤维的长度、分丝帚化 程度的分布不同,难以同时保证良好的滤水性能和物理强度。
造纸填料是指在纸浆内加入的一些基本不溶于水的固体微粒,加入的目的是改善纸张 的不透明度、亮度、平滑度、印刷适应性(如提高吸收性、吸墨性)、柔软性、均匀性和尺寸稳定性。还可以使纸张的手感好,降低其吸湿性,减少纤维用量。加入填料的纸浆容 易脱水、易干燥、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造纸成本。但是,纸张的施胶厚、挺度和强度都 会下降,特别是通过超压的纸,下降幅度更大。此外,加填料的纸张容易掉粉、掉毛,这 些缺点还需要通过加强剂和表面施胶得到弥补。大量化学品的加入,使得纸张成分发生变 化,在使用过程或后续降解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前期的研究中提供了一种氢氧化钠蒽醌法蒸煮的针阔混合化学浆的 漂白工艺(ZL2011102882192),该发明将用氢氧化钠蒽醌法蒸煮好的针叶木化学浆和用氢 氧化钠蒽醌法蒸煮好的阔叶木化学浆按照质量比3:7至7:3混合的比例范围进行混合,然后 采用O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阔混合硫酸盐无元 素氯漂白化学浆制备纸基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纸浆纤维具有良好的滤水性能, 还能使纸浆纤维裸露足够多的羟基,使成型纸基材料拥有足够多的氢键和共价键,使得纸 基材料形成一个交错的链状网络结构,得到的纸基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强度,同时,制备 纸基过程中,无需化学品的添加,使制成的纸基材料具有强度高、易降解的优点,使纸基 材料的制备更加环保。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工业大学,未经齐鲁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56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尾套的分体式接线插头
- 下一篇:显示屏、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