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海绵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2214.3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7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熊世平;陈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州天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8/06;C04B38/10;C04B3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5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海绵 混凝土 粗骨料 分散剂 起泡剂 胶粉 水泥 养护 成型模具 持续搅拌 制备工艺 干搅拌 搅拌器 重量比 称取 捣实 骨料 浆料 配比 脱模 制备 备用 送入 室内 缓解 | ||
多孔海绵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含水泥、粗骨料、水、分散剂、起泡剂、胶粉和多孔海绵,且水泥、骨料、水的重量比为1:4~10:0.2~0.5,经过S1.按照配比称取水泥、粗骨料、水、分散剂、起泡剂、胶粉和多孔海绵,备用;S2.将水泥、粗骨料、胶粉和起泡剂加入到搅拌器中,干搅拌10~20s,然后加入水,继续搅拌20~30s后加入分散剂,持续搅拌60~120s,加入多孔海绵,搅拌30~40s后停止搅拌;S3.将上一步骤中混合均匀的浆料倒入成型模具中,采用插捣方式捣实,然后送入养护室内进行养护,养护环境温度为20±3℃,相对湿度≥90%;S4.脱模得到多孔海绵混凝土。制备的多孔海绵混凝土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且能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对缓解热岛效应有积极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海绵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城市建设中道路面积占据了很大部分,因此路面好坏对城市环境起到决定性因素,好的路面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在炎热的夏季,不管是沥青路面还是水泥路面的温度都会高于气温很多,其原因是路面在长时间的光照下充分吸收热量,这中现象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因此,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对生态的影响、节约水资源的保水降温路面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开发新型路面结构形式和改善城市道路的路面状况是缓解城市热岛现象的主要措施之一。
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形式,它有很多优点:(1)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磨蚀速度非常慢,磨蚀过程平稳,不存在明显的分阶段现象;(2)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构造的衰减过程相当缓慢,其使用寿命远远长于普通路面;(3)多孔水泥混凝土内部空隙相互连通,其透水系数比较大,因此它的容水和透水能力非常强,路面不易产生有害水膜,不易使车辆产生“水滑”现象,确保雨天行车安全;(4)多孔水泥混凝土吸声系数高,吸声能力强,并且多孔水泥混凝土的降噪量随着空隙率的增大而增大。
但是,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也有它独特的缺点:(1)多孔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低,承载能力有限;(2)多孔水泥混凝土的耐腐蚀性较强,但抗冻性差;(3)多孔水泥混凝土的孔隙容易被阻塞,导致孔隙率下降。
因此,开发一种与多孔混凝土类似且能够克服多孔混凝土强度低等缺陷的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孔海绵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简单,制备的多孔海绵混凝土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且能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对缓解热岛效应有积极的作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多孔海绵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含水泥、骨料、水、分散剂、起泡剂、胶粉和多孔海绵,且水泥、骨料、水的重量比为1:4~10:0.2~0.5;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或者铝酸盐水泥;
所述骨料的粒径为2~25mm的卵石、碎石或者矿渣废料;
所述分散剂为磺化三聚氰胺减水剂或者聚羧酸减水剂,用量为水泥重量0.05~1%;
所述起泡剂为起泡剂选自烷基磺酸酯、烷基醚磺酸酯、羟烷基醚磺酸酯、α-烯烃磺酸酯、烷基苯磺酸酯、烷基硫酸酯、烷基醚硫酸酯、羟烷基醚硫酸酯、α-烯烃硫酸酯或烷基苯硫酸酯,用量为水泥质量0.1~1%;
所述胶粉为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醋酸乙烯-叔碳酸乙烯共聚物或丙烯酸共聚物水溶性可再分散粉末,用量为水泥重量的0.5~1.5%;
所述多孔海绵为聚氨酯材质或者聚乙烯醇材质,呈颗粒状态,粒径为2~10mm,重量为骨料重量的0.2~0.5%。
进一步地,水泥、骨料、水的重量比为1:5.5~6.5:0.3~0.4;
所述骨料的粒径为10~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州天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达州天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22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