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异性的检测弓形虫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251808.2 申请日: 2016-12-30
公开(公告)号: CN108265070B 公开(公告)日: 2022-07-26
发明(设计)人: 朱传刚;王钊哲;许瑞;林矫矫;陈兆国;洪炀;陆珂;李浩;吴思敏;李嘉静;江嘉欣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70 分类号: C12N15/70;C12N15/62;C07K19/00;C07K1/22
代理公司: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代理人: 郭桂峰
地址: 200241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特异性 检测 弓形虫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异性的检测弓形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重构弓形虫SAG1和SAG2抗原表位基因序列;2、连接转化目的基因和载体;3、重组质粒的表达纯化;4、表达重组蛋白;5、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6、ELISA法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所述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且无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疫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特异性的检测弓形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弓形虫属真球虫目,弓形虫科,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最早发现于1908年。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温血动物中,其中猫科动物为其终宿主和重要的传染源。弓形虫感染人体后可使患者出现急性弓形虫脑炎而死亡。感染家畜后主要表现出流产、产死胎和弱畜,给人类和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弓形虫速殖子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主要部位,其表膜蛋白抗原(SAG)由SAG基因家族编码。SAG1位于弓形虫速殖子表面,可以诱导宿主的免疫应答;SAG2是速殖子表膜的另一主要抗原,可介导弓形虫速殖子的入侵,这两种抗原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目前,对血清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时常用的是虫源性粗抗原,因其成分复杂,导致特异性较差,并容易产生交叉感染,最终影响检测效果。

目前国内外学者多用从感染动物中收集或经组织、细胞培养的弓形虫速殖体作为抗原,该方法虽然操作方便,特异性较好,但抗原纯度较低,成分复杂,容易出现交叉反应。而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出的特异性目的蛋白,因蛋白产量高、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势,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因此,建立一种重组抗原作为诊断抗原检测弓形虫病的方法势在必行。

SAG1和SAG2抗原都是弓形虫速殖子期特异性表膜抗原,以糖磷脂酰化形式锚定在细胞膜上,以阻止吞噬细胞对侵袭的弓形虫进行吞噬消化。SAG1主要与弓形虫毒力相关,并己证实该基因编码的重组抗原可作为诊断抗原,用于弓形虫速殖子感染的免疫学检测;SAG2与弓形虫入侵宿主细胞有密切的关系,SAG2抗原可以使弓形虫固定于有核细胞的表面,并辅助弓形虫进入有核细胞,介导弓形虫速殖子的入侵过程。有研究表明,弓形虫感染后的血清抗体能够识别SAG1和SAG2表面抗原,抗SAG2蛋白抗体也可以阻断弓形虫的再定位,还有可能在弓形虫速殖子向缓殖子转化的过程中起作用,因此重组蛋白的表达对于蛋白疫苗的制备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异性的检测弓形虫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对弓形虫抗原基因进行生物学分析,设计并合成弓形虫膜表面抗原SAG1和SAG2重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PET-28a(+)表达质粒连接,并成功转化至大肠埃希氏杆菌BL21(DE3)中表达,得到带有His标签的融合蛋白,通过His亲和层析柱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获得高浓度、高纯度的目的蛋白,之后用1×PBS溶液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透析。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后融合蛋白可以与小鼠弓形虫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稀释倍数的融合蛋白与不同浓度的小鼠阳性血清均可发生反应,并能很好的区分阴性阳性血清,说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弓形虫诊断方法的建立及相应核酸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特异性的检测弓形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重构弓形虫SAG1和SAG2抗原表位基因序列

重构弓形虫SAG1和SAG2抗原表位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连接转化目的基因和载体

将目的基因与PET-28a(+)载体连接后,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挑取完整单个菌落于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之后进行菌液PCR,双酶切、测序鉴定。

3、重组质粒的表达纯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18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