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制剂、饲料或添加剂以及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8784.5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4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苏会波;林海龙;熊强;李凡;陈博;朱镜羲;唐堂;黄锦;张子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18 | 分类号: | A23K10/18;A23K20/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园园;刘依云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制剂 饲料 添加剂 以及 降解 黄曲霉 毒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地,涉及复合制剂、饲料或添加剂以及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本发明的复合制剂包括酵母菌和酶,所述酵母菌为耐盐性假丝酵母菌(Candida versatilis)和/或鲁氏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所述酶为葡糖氧化酶。本发明将特定种类的酵母菌和酶进行组合使用,能够有效地降解黄曲霉毒素,尤其是能够降解致癌性较强的黄曲霉毒素B1。本发明中创造性地将菌和酶配合用于制备复合制剂,该复合制剂能够简便地处理或者添加到饲料材料中,从而能够降低饲料中黄曲霉的含量,有利于饲养动物的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地,涉及复合制剂、饲料或添加剂以及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真菌毒素是产毒真菌在危害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次生代谢物质,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伏马毒素(FUM)、赭曲霉毒素和T-2毒素等。
近几年,由于我国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导致了以危害小麦、玉米为主的赤霉病的大流行,真菌产生的伏马毒素(FUM)、赭曲霉毒素和T-2污染加重,污染超标的小麦和玉米不断增加。研究毒素超标粮食的安全利用,不仅可保护我国农民的种粮利益,同时防止流入口粮市场维护国家粮食食品质量安全已迫在眉睫。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机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B1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因此,各国对其在食品、饲料中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标准。
目前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措施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酶解法。物理方法主要有(1)挑选霉粒,碾磨加工,反复搓洗;(2)吸附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沸石、活性白陶土、活性炭等,选择毒素吸附剂时,一方面应注意吸附能力必须具备实验室及动物实验双重资料方能证明有效,另一方面考虑吸附剂的高度吸附能力。(3)辐射处理:黄曲霉毒素在紫外光下照射不稳定,可用紫外光照射下去毒。化学方法有(1)碱处理法:黄曲霉毒素的内酯环可被碱破坏,形成香豆素钠盐;(2)有机溶剂萃取法:黄曲霉毒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分离、去毒;(3)氧化去除法:漂白粉、氯气、双氧水、臭氧等氧化剂可以迅速将黄曲霉毒素氧化去除;(4)中草药去毒:1976年我国首次发现山苍子中的挥发油可以彻底除去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挥发油中的某些成分与黄曲霉毒素发生反应,改变毒素的结构,从而达到去毒的目的。生物学方法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达到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目的。酶解法是利用酶的专一性达到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目的。
然而上述方法对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效果均还有待提高,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能够节能环保且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制剂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降解效率较高的复合制剂、饲料或添加剂以及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制剂,该复合制剂包括酵母菌和酶,所述酵母菌为耐盐性假丝酵母菌(Candida versatilis)和/或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所述酶为葡糖氧化酶。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复合制剂在降解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料或添加剂,该饲料或添加剂中含有上述复合制剂。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待处理样品中加入复合制剂或添加剂,在中性盐溶液、25-37℃下进行接触反应1-96h,其中,所述复合制剂为上述复合制剂或上述添加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87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