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箍式井下节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8306.4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0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东;刘双全;肖述琴;卫亚明;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2 | 分类号: | E21B43/1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齐书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管 过渡套 连接套 井下节流器 上中心管 打捞颈 单向锁 伸缩爪 穿过 剪钉 接箍 下端 嵌入 结构简单成本 定位环套 丢手接头 上端部位 丝扣连接 下中心管 半圆环 环内壁 穿入 放入 胶筒 气嘴 腔内 锁块 坐封 打捞 并用 体内 灵活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箍式井下节流器,定位环套在打捞颈上以后,二者整体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套、半圆环以及本体内,打捞颈下端部位具有伸缩爪,锁块嵌入本体中;丢手接头和上中心管分别从上整体中两头穿过并用第一剪钉连接;内管嵌入第一过渡套内,第二连接套穿入第一过渡套和内管整体的中心并以第二剪钉固定;下中心管穿过内管与上中心管丝扣连接,内管位于工具下端部位具有单向扣,位于工具上端部位具有伸缩爪,单向锁环内壁具有与内管单向扣配合的卡扣;胶筒、第三连接套、单向锁环、第二过渡套依次套在内管外侧;气嘴放入第二过渡套腔内。本发明易打捞,且坐封位置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天然气井生产中对高压天然气进行节流降压的井下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接箍式井下节流器。
背景技术
井下节流工艺技术是将天然气的节流降压过程通过井下节流器发生在气井井筒中的一种工艺技术。气井井下节流器是安装在井筒内,依靠锚定机构定位、胶筒密封、气嘴配产来实现气井井下节流技术的一种井下工具。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穆拉维也夫及克雷洛夫就提出了在自喷井中采用井底节流嘴,但未得到普遍应用,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重新引起开采方面的注意。在国内,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已经在四川、长庆、吉林、辽河、青海、中原、新疆、华北、大庆和胜利等多个气田成功使用,有关气井井下节流器的研究和革新也在迅速跟进。
井下节流器以座封方式不同又分为卡瓦式井下节流器和预置式井下节流器。目前苏里格气田广泛应用的是卡瓦式井下节流器,通过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表明,该节流器难打捞。而预置式井下节流器虽然易打捞,但需要在生产管柱上连接工作筒,施工组织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箍式井下节流器,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易打捞,且坐封位置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箍式井下节流器,包括丢手接头,丢手接头的下部内侧通过第一剪钉连接有上中心管,上中心管的下部内侧丝扣连接有下中心管,丢手接头的下部外侧及上中心管的上部外侧设有打捞颈,打捞颈的外侧设有第一连接套,第一连接套的下部内侧丝扣连接有本体,且打捞颈的下部能够在上中心管和本体之间滑动,第一连接套与打捞颈之间设有能够对打捞颈尾部进行限位的半圆环,本体上嵌入有锁块;
下中心管的上部外侧设有第二连接套,且第二连接套与本体的下部内侧丝扣连接,第二连接套的外侧设有连接头,连接头的下部外侧丝扣连接有第一过渡套,且第一过渡套与第二连接套通过第二剪钉连接,下中心管的下部外侧设有内管,内管的上部位于第一过渡套内侧,内管的中部外侧并列设有若干胶筒,内管的下部外侧设有与其配合的单向锁环,单向锁环的外侧设有第三连接套,第三连接套的下部外侧丝扣连接有第二过渡套,且第二过渡套与下中心管的尾部丝扣连接,第二过渡套中设有气嘴以及用于固定气嘴的压帽,且压帽与第二过渡套下部内侧丝扣连接,第二过渡套的下部外侧还丝扣连接有防砂罩。
进一步地,打捞颈的中部为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中设有定位环。
进一步地,本体的内侧设有与定位环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锁块的外径自然状态时大于油管的内径,且锁块的下部设置倒角。
进一步地,打捞颈的下部为能够沿径向伸缩的伸缩爪。
进一步地,内管的下部外壁设有若干单向扣,单向锁环的内壁设有若干与单向扣配合的卡扣。
进一步地,内管的上部为能够沿径向伸缩的伸缩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8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