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5212.1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8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崔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新民 |
主分类号: | A61K36/718 | 分类号: | A61K36/718;A61K9/06;A61K47/06;A61P17/02;A61K33/06;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4000 甘肃省平***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烧伤 腐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制成:黄连10~30份、元胡10~30份、生黄芩10~30份、白芷10~30份、贯众10~30份、紫草10~30份、石龙芮10~30份、天花粉10~20份、生石膏30~50份、金银花10~15份、冰片1~3份、生槐米8~15份、凡士林100份。本发明药膏不仅对烫烧伤有显著效果,还对感染伤面、各种伤口及溃疡有显著疗效,具有治愈率高、治愈速度快、感染率低,治愈后无疤痕等优点。此外,该药膏组分均为常见中药材,原料易得,价格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
背景技术
在日常家居生活中,水火烫烧伤猝不及防,沸水、蒸气、沸油、烈火等高温强热物质滴溅人体,轻者伤及皮肤,局部潮红疼痛,随之起水泡,甚则红肿及皮破肉烂,疼痛难忍,继则泡破溃烂,肉腐难脱;重者还伴有全身症状,多见神识昏迷,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精神刺激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治疗烫烧伤在中药制剂较多,大都是软膏剂型,如CN 103356774 A公开了烫烧伤软膏,其由大黄100、煅炉甘石60克、地榆10克共研末加水适量熬制软膏。该药具有止疼、控制感染和生肌功效,但由于药物直接涂抹于伤处,来自空气中的病菌和污物会对药效产生较大影响,并且药效挥发较快,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此外,烫烧伤患处经常有发热、肿痛、皮肤溃烂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而现有中药软膏还不能综合起效,以及祛腐生肌和消肿散热,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痛苦太大;皮肤结痂慢,易出现疤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腐生肌、消肿定痛的中药膏剂,选用12味中药材配伍凡士林制成,具有散热定痛、祛腐生肌、控制感染、活血解毒和杀虫的作用,能够快速治疗烫烧伤病患,尤其对外界和患处病菌有显著抑制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制成:黄连10~30份、元胡10~30份、生黄芩10~30份、白芷10~30份、贯众10~30份、紫草10~30份、石龙芮10~30份、天花粉10~20份、生石膏30~50份、金银花10~15份、冰片1~3份、生槐米8~15份、凡士林100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制成:黄连15~25份、元胡15~25份、生黄芩15~25份、白芷15~25份、贯众15~25份、紫草15~25份、石龙芮15~25份、天花粉12~18份、生石膏35~45份、金银花12~15份、冰片2~3份、生槐米10~15份、凡士林100份。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一种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制成:黄连20份、元胡20份、生黄芩20份、白芷20份、贯众20份、紫草20份、石龙芮20份、天花粉15份、生石膏40份、金银花13份、冰片2.5份、生槐米12份、凡士林100份。
上述的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的制备方法:将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研磨至70~120目,过筛后,加入到凡士林中,充分混合均匀,灭菌后灌装。
主治:烫烧伤及感染伤面,可控制伤面感染,伤面第一阶段用药及各种伤口和溃疡用药。
注意事项:伤口感染者必须清创消毒,无分泌物(或伤口无化脓)者不必清创消毒,治疗期间严格忌口,忌食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用药方法:将本发明药膏均匀涂抹于消毒的单层纱布上,纱布大于伤面一指宽左右,贴于伤面并用胶带固定后,加绷带紧密包扎,治疗期间不可将伤面暴露,避免再次感染,每日换药一次。
本药膏涂抹在烫烧伤及感染伤面后,立即在伤面产生多种药效,其各药材药理作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新民,未经崔新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5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