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泡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4233.1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7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小海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4;A47J31/46;A47J31/56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谢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泡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泡茶方法:自动泡茶机接收泡茶指令;自动泡茶机记录或获取本次泡茶次数信息、历次泡茶时间信息、历次泡茶温度信息;自动泡茶机根据本次泡茶次数信息、历次泡茶时间信息、历次泡茶温度信息得到本次泡茶时间信息、本次泡茶温度信息;自动泡茶机按本次泡茶时间信息、本次泡茶温度信息控制本次泡茶的时间及温度。本发明可以根据之前的冲泡时间变量建立对之后冲泡水温、浸泡时间长度的调整参数变量,形成与冲泡时间间隔交互产生的智能化冲泡参数指标,提高茶汤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泡茶领域,具体涉及自动泡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也深受国人的喜欢。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也得到非常多的国外朋友的喜爱。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泡茶方式或泡茶工艺越来越不适应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此,现在也出现了自动泡茶机,现有的自动泡茶机存在如下缺陷:
现有自动泡茶机仅对冲泡水温及浸泡时间进行控制,但在每次冲泡过程中,其所冲泡的次数、时间间隔等诸多因素均会对泡茶的效果造成影响,而现有的泡茶机控制过程过于简单,导致其冲泡的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泡茶方法,本发明可以根据之前的冲泡时间变量建立对之后冲泡水温、浸泡时间长度的调整参数变量,形成与冲泡时间间隔交互产生的智能化冲泡参数指标,提高茶汤的品质。
其技术方案如下:
自动泡茶机,包括水箱体、泡茶杯,水箱体及泡茶杯上均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水箱体的出水口与泡茶杯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进水管道相通,在进水管道上设有第二加热元件,在泡茶杯上设有第一加热元件;泡茶杯为导热材料制成,位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与泡茶杯之间的所述进水管道至少部分也为导热材料制成,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所述第二加热元件、所述泡茶杯至少其中之一形成导热接触。
茶杯体,包括泡茶杯及第一加热元件,泡茶杯为导热材料制成,所述泡茶杯具有金属管、下座,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为加热膜,该加热膜包裹于金属管外侧表面,下座的容水腔呈漏斗状,下座与金属管的下端连接。
自动泡茶机,包括座体、水箱体及前述茶杯体,水箱体安装于所述座体上,所述茶杯体设置于座体内,水箱体与茶杯体之间通过进水管道相通。
进一步的,在所述座体上设有安装位,所述水箱体设于该安装位上,在水箱体与安装位之间设有相对应的扣合装置;水箱体的下部设有水箱出口,在安装位上设有对接口;水箱体通过扣合装置安装于安装位时,水箱出口与对接口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设于所述泡茶杯的外侧表面,所述进水管道靠近所述泡茶杯的外侧表面且紧贴所述第一加热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泡茶杯呈圆柱状,所述进水管道靠近所述泡茶杯的外侧表面且呈竖立状。
进一步的,在所述泡茶杯的上缘设有侧口而形成所述进水口,竖立状的所述进水管道通过该侧口与所述泡茶杯的内部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泡茶杯具有金属管、下座,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为加热膜,该加热膜包裹于金属管外侧表面,下座的容水腔呈漏斗状,下座与金属管的下端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泡茶杯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元件,在所述泡茶杯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元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水管道上设有第三温度传感元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处还设有出水管道,该出水管道为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所述泡茶杯至少其中之一形成导热接触;在所述出水管道外包裹有隔热层。
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水管道上还设有水泵及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小海电子产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小海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42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