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0491.2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0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唐三平;杨勇;王瑞红;王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梁艳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隔离 传输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控制端、内端控制器、内数据坞、外数据坞、外发端、继电器和电子盘,通过在内网和外网设备之间设置继电器,实现电子盘与内网连接或与外网连接,进而通过电子盘作为介质,实现内网数据向外网数据的单向传输。上述系统,通过逻辑控制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传输,无需人工干预,成本低,效率高,而且无需通过网线或其他类型的连接线连接,避免了通过连接线造成的外网侵入问题,保证内网信息的安全,从而满足政府、军队、能源等行业内网信息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日常办公中大多采用光盘刻录的方式和计算机自带刻录机刻录的方式将数据文件由内网导入到外网,来保证内网信息的安全。但是光盘刻录的方式效率低,成本高;采用计算机自带刻录机刻录的方式不能完成大量多任务数据文件刻录,且人工干预较多。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通过软件方式来实现单向数据传输,这种方式需要通过网线或其他类型的连接线连接,很容易被外网侵入,在内网信息安全性上存在很大的隐患,难以保证内网信息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和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包括:控制端、内端控制器、内数据坞、外数据坞、外发端、继电器和电子盘,所述内端控制器和所述内数据坞均与所述控制端连接,所述内端控制器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内数据坞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外数据坞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与所述电子盘连接,所述外数据坞与所述外发端数据连接;
所述内端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
当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离开常闭触点时,所述电子盘掉电,永久性清除数据。
优选地,还包括仲裁机,所述仲裁机设置于所述外数据坞与所述外发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仲裁机与所述外发端之间设置有光单向数据传输构件。
优选地,所述电子盘通过电容供电。
一种数据隔离传输方法,利用上述数据隔离传输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所述控制端接收内网发送计算机发送的数据;
S2,所述控制端接收到数据后向所述内端控制器发送传输数据指令,同时,所述控制端向所述内数据坞发送数据;
S3,所述内端控制器接收到指令后,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与常开触点连接,实现所述电子盘与所述内数据坞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离开常闭触点时,所述电子盘掉电清除数据;
S4,所述内数据坞向所述电子盘传输数据;
S5,所述电子盘接收到数据后,所述内端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的共接点与常闭触点连接,实现电子盘与所述外数据坞连接;
S6,所述电子盘向所述外数据坞传输数据;
S7,所述外数据坞接收到数据后,向所述外发端传输数据;
S8,所述外发端接收到数据后,向外网接收计算机发送数据。
优选地,S7包括步骤:
S701,所述外数据坞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发送至仲裁机;
S702,所述仲裁机根据内置安全策略进行数据传输仲裁;
S703,判断仲裁是否通过,如果通过,则所述仲裁机向所述外发端发送数据,否则,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04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金属粉末3D打印机铺粉装置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机的送料机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