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深度偏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0421.7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6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秦宁;王延光;王常波;梁鸿贤;刘培体;李凌云;王磊;张传强;关键;王敬阁;于新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深度偏移 高斯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 共中心点道集 垂直对称轴 计算网格 地震数据处理 各向异性参数 稀疏分解算法 地震波振幅 地震波走时 准确度 成像条件 地质解释 偏移剖面 射线追踪 速度模型 信息确定 中心间隔 中心射线 归位 大尺度 地震道 射线束 小尺度 偏移 可用 稀疏 叠加 射线 分解 重复 记录 应用 改进 | ||
1.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好地震共中心点道集、速度模型以及各向异性参数场;
步骤2,选择一个高斯束中心,选取大尺度计算网格,进行射线追踪获取地震波走时和振幅;
步骤3,通过稀疏分解算法将高斯束分解为一系列稀疏高斯束;
步骤4,利用地震共中心点道集信息确定稀疏高斯束中心间隔和位置;
步骤5,确定稀疏高斯束中心射线附近的傍轴射线;
步骤6,选取小尺度计算网格,将地震波振幅归位到正确的深度上;
步骤7,应用成像条件,完成一个稀疏高斯束的偏移;
步骤8,重复所有稀疏高斯束的计算,叠加得到最终的偏移剖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各向异性参数即岩石的各向异性参数ε和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射线追踪方程,利用速度模型以及各向异性参数ε和δ信息实现射线追踪求得地震波走时和振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大尺度计算网格是指比原网格尺度更大的网格,但是最大不超过原网格的8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利用速度模型中的平均速度和参考频率确定稀疏高斯束的初始宽度,然后利用初始宽度和频带宽度得到稀疏高斯束中心间隔,从而确定稀疏高斯束中心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根据步骤2中射线追踪过程中得到地震波走时和振幅信息,将地震波振幅归位到对应的深度成像点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深度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对每个稀疏高斯束在偏移位置应用成像条件,完成一个稀疏高斯束的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04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