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双工艺孔的电容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38304.7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7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许伟;颜红岳;姚一峰;薛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新电机(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2/10 | 分类号: | H01G2/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刘海 |
地址: | 2141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工 电容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结构,尤其是一种带双工艺孔的电容器结构,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内部采用浸渍液的电容器,通常需要在壳体上设置一个工艺孔,用于抽真空和注油。目前常见的电容器都只采用一个孔,抽真空和注油均在这一个工艺孔上进行。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为目前常见的在电容器顶部盖板上设置单工艺孔的结构,单工艺孔位于2个套管之间。如图2-1、图2-2和图2-3所示,为在电容器壳体窄面上设置单工艺孔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双工艺孔的电容器结构,采用双工艺孔可以缩短制造周期,提高产品性能。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带双工艺孔的电容器结构,包括电容器壳体,在电容器壳体的顶部盖板上设置两个套管,其特征是:在所述电容器壳体上设置两个工艺孔。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工艺孔设置在两个套管之间。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工艺孔设置在电容器壳体的侧部的窄面上。
本发明所述带双工艺孔的电容器结构可以缩短制造周期,提高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1为现有技术中在电容器顶部盖板上设置单工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1的俯视图。
图2-1为现有技术中在电容器窄面上设置单工艺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侧视图。
图2-3为图2-1的俯视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电容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3-2为图3-1的侧视图。
图3-3为图3-1的俯视图。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电容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4-2为图4-1的侧视图。
图4-3为图4-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电容器壳体1、套管2、工艺孔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3-1、图3-2和图3-3所示,本发明所述带双工艺孔的电容器结构包括电容器壳体1,在电容器壳体1的顶部盖板上设置两个套管2,在两个套管2之间设置两个工艺孔3。
实施例二:
如图4-1、图4-2和图4-3所示,本发明所述带双工艺孔的电容器结构包括电容器壳体1,在电容器壳体1的顶部盖板1上设置两个套管2,在电容器壳体1的侧部的窄面上设置两个工艺孔3。
本发明所述带双工艺孔的电容器结构采用双工艺孔的结构,在电容器制造过程中与抽真空、注油管路进行连接,对电容器进行抽真空和注油工艺时,采用双工艺孔结构通流量增大一倍,大大缩短了电容器箱壳内水分与气体的抽出时间;同时在真空浸渍时可以实现一个孔进行抽真空处理,另一个孔同时进行注油,从而确保注油时箱壳内保留最小的气腔,油注入心子内撞击产生的气泡也被及时抽出箱壳外,确保电容器内绝缘油注足注满。
本发明能够解决电容器单孔注油时油不满的现象,可提高电容器产品的局部放电水平,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新电机(无锡)有限公司,未经日新电机(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83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