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仿木用组合聚醚、原料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7864.0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2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国;信延垒;王青林;李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大聚氨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18/76;C08J9/14;C08J9/08;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林高锋 |
地址: | 2015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聚醚 原料组合物 聚氨酯 仿木 聚醚多元醇 物理发泡剂 机械性能 泡沫稳定剂 臭氧消耗 环境效应 市场应用 温室效应 异氰酸酯 发泡剂 复配 配比 催化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仿木用组合聚醚、原料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组合聚醚包括聚醚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水和物理发泡剂,所述原料组合物还包括异氰酸酯。本发明以选取特殊种类和配比的聚醚多元醇,按照合适的比例与其他原料一起复配为组合聚醚,并采用Ecomate发泡剂为物理发泡剂,所得聚氨酯仿木用组合聚醚和原料组合物具有零臭氧消耗和低温室效应值,进而能够制得机械性能优良、满足“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京都议定书”中的相关标准的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聚氨酯仿木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仿木用组合聚醚、原料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由大量微细孔及聚氨酯树脂孔壁经络组成的多孔性聚氨酯材料,低密度泡沫塑料具有绝热效果好、重量轻,比强度大、耐化学品性优良以及隔音效果好等特点,其突出的是其保温性能比岩棉等天然保温材料及发泡聚苯乙烯等合成材料的优异,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合成树脂绝热材料;高密度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可用于仿木制品,特点是密度比木材小,制造工艺简单,可模塑制造各种仿雕刻木制品、车船部件、仿木家具等。
现在聚氨酯仿木广泛的用于家具、建筑等领域,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承载力强、防霉、防蛀的优点,同时可以通过模塑工艺生产,无需雕刻、省时省力;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然而目前聚氨酯仿木用组合聚醚采用的物理发泡剂为HCFC-141b(一氟二氯乙烷),其有一定的臭氧消耗潜值,同时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潜值。目前较为成熟的HCFC-141b替代技术有环戊烷、HFCs(氢氟烃)和水;而环戊烷存在易燃、易爆的问题,HFCs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值和价格高昂的确定,水发泡制得的硬质聚氨酯泡沫表皮较薄、表皮硬度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聚氨酯仿木用组合聚醚臭氧消耗和低温室效应潜值较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环境效应的聚氨酯仿木用组合聚醚、原料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仿木用组合聚醚,其以质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40~50份第一种聚醚多元醇、30~40份第二种聚醚多元醇、10~20份第三种聚醚多元醇、1~3份催化剂、2~4份泡沫稳定剂、1~4份水和2~12份物理发泡剂;
其中,所述第一种聚醚多元醇为羟值350~500mgKOH/g,官能度4.0~8.0,黏度4000~10000mPa·s的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二种聚醚多元醇为羟值300~400mgKOH/g,官能度4.0~8.0,黏度1000~2000mPa·s的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三种聚醚多元醇为羟值100~300mgKOH/g,官能度2.0~4.0,黏度50~1000mPa·s的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一种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二种聚醚多元醇和所述第三种聚醚多元醇的质量份数总和为100份;
所述催化剂为胺类催化剂或有机金属催化剂;
所述物理发泡剂为Ecomate发泡剂。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种聚醚多元醇的羟值较佳地为430~470mgKOH/g。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种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较佳地为4.5~5.0。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种聚醚多元醇的黏度较佳地为6000~8000mPa·s。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种聚醚多元醇较佳地以起始剂与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聚合而成,所述起始剂为山梨醇和蔗糖中的一种与含至少2个活泼氢官能团的C1-C4化合物复配而成,所述活泼氢官能团为-OH、-NH2和-NH-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大聚氨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大聚氨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7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