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融合基础框架的高可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5592.0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3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高英;黄永燊;陈志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2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上义众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5 | 代理人: | 孙人鹏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融合 基础 框架 可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融合基础构架的高可用系统,涉及云计算领域,包括至少三个超融合节点;超融合节点包含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控制节点上部署有第一高可用管理模块、第一插件模块、第一类数据库服务模块和第二类虚拟计算层服务组模块;计算节点上部署有第二插件模块、第三类高可用管理服务模块和第四类虚拟计算层服务组模块;第一插件模块和第二插件模块基于第一高可用管理模块,管理高可用系统。在本发明中,当以最少物理节点(3个)组成的超融合集群式,服务的高可用依然能够很好地实现。同时,超融合节点包含两种角色,系统的各项服务被细分为四类并控制,避免隔离粒度过大,当一类服务出现问题,不影响同节点其它服务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超融合基础构架的高可用系统。
背景技术
超融合是云计算的一个新分支,主要关注于虚拟计算、分布式存储与虚拟网络的融合,定位于实现私有云平台;目前超融合集群以最少3个物理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处于对等的地位,集群扩展以节点线性扩展的方式扩展;
但目前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当以最少物理节点(3个)组成超融合集群时,服务的高可用性难以实现,通常需要至少5个物理节点;在少于5个物理节点的部署下一般不采用高可用方案;
另外,传统的高可用方案中,对故障节点的隔离一般采用通过IPMI控制物理节点关机,从而达到隔离效果,隔离粒度为节点级别;由于节点级别粒度这种隔离方案对于本发明自主设计的超融合基础架构并不合适,需要对其调整;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超融合基础构架的高可用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当以最少物理节点(3个)组成超融合集群时,服务的高可用性难以实现的问题,同时,还解决现有技术的服务控制的隔离粒度是以节点为级别,当一个服务出现问题,造成整个节点不可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融合基础构架的高可用系统,包括至少三个超融合节点;
所述超融合节点包含一部署在物理节点上的计算节点和一部署在虚拟机节点上的控制节点,所述计算节点上还用于运行有虚拟机实例;
所述控制节点上部署有第一高可用管理模块和第一插件模块,所述计算节点上部署有第二插件模块;
所述控制节点上还部署有第一类数据库服务模块和第二类虚拟计算层服务组模块,所述计算计算节点上还部署有第三类高可用管理服务模块和第四类虚拟计算层服务组模块;所述第一高可用管理模块通过第三类高可用管理服务模块与第四类虚拟计算层服务组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高可用管理模块用于管理集群所有资源;
所述第一插件模块基于所述第一高可用管理模块,生成所述控制节点的运行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类数据库服务模块、第二类虚拟计算层服务组模块或第一高可用管理模块的开启或关闭,并控制所述虚拟机实例的重建;
所述第二插件模块生成所述计算节点的运行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三类高可用管理服务模块和第四类虚拟计算层服务组模块的开启或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以最少物理节点(3个)组成的超融合集群式,服务的高可用依然能够很好地实现,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效率。在该技术方案中,超融合节点包含两种角色(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系统的各项服务被细分为四类,并控制其开启和关闭,避免隔离粒度过大,当一类服务出现问题,不影响同节点其它服务的运行。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插件模块、第二插件模块、第三类高可用服务模块以及第一高可用管理模块对集群资源进行管理,实现高可用的超融合集群系统,提高系统效率。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插件模块被配置为:
1a)、启动时,检查正常关机标志;若所述正常关机标志存在,则清除所述正常关机标志,启动所述第一高可用管理模块,进入监控状态;若所述正常关机标志不存在,则进入待机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55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每秒查询率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开发协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