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并联失配损失在线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5261.7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2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涛;秦筱迪;丁明昌;黄晶生;张双庆;董颖华;刘美茵;牛晨晖;杨立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S50/10 | 分类号: | H02S5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210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并联 失配 损失 在线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串并联失配损失在线测试方法,建立用于串并联光伏组件失配测试的在线测试装置;采集光伏失配测试有效数据;对光伏失配测试有效数据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则计算光伏组件串并联失配损失率;若审核未通过,返回步骤2,重新采集光伏失配测试有效数据;获得光伏组件串并联失配损失率计算结果,待测试周期结束后,拆除在线测试装置,恢复光伏阵列接线正常发电。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实现了被测光伏组件电性能参数和光伏气象数据完全同步,从而避免了传统的串并联失配损失离线测试时,需要将测得的数据统一转换到STC条件下计算串并联损失的转换误差;进而保证了光伏电站的高效且可靠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及电力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并联失配损失在线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迅猛发展,光伏电站建设质量和发电效率越来越受到电站投资方、收购方和运行方的重视,其中组件串并联失配损失是导致光伏电站发电效率下降的因素之一。光伏组件串并联失配损失是由于电站建设过程中采购时抢组件、安装时抢工期,安装过程中未进行组件参数一致性筛选,一些参数差异大、甚至不同型号的组件安装在同一个光伏组串中,导致组件串并联失配严重超标。通过大量现场测试发现,一些建设质量较差的光伏电站,其组件串并联失配高达5%-8%,加之组件自身的功率衰减,整个光伏阵列的发电功率一般会比预期值少10%以上,这严重降低了光伏电站的整体发电能力和收益能力,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到及早避免、早测试早解决。
目前各检测机构在开展光伏组件串并联失配损失测试时,均采用离线测试法:将组件(组串)从光伏阵列中切出,分别测试每个光伏组件(组串)的I-V特性曲线和特性参数,然后依据相关公式转换到STC条件下的参数再进行失配计算。这种方法测试时需将汇流箱、组串和组件分别切出系统,不但影响电站正常发电,而且测试过程中接线拆线工作量大,测试效率较低,并且在后期数据计算时,需将测试数据转换到STC条件下,该过程存在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转换误差,使测试结果不确定性增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串并联失配损失在线测试方法,该方法实现了被测光伏组件性能参数、光伏气象数据完全同步,从而避免了传统串并联失配损失离线测试时,需将测得的数据统一转换到STC环境计算串并联损失的转换误差;不但易于实现、测试方便,而且测试精度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串并联失配损失在线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用于串并联光伏组件失配测试的在线测试装置;
步骤2.采集光伏失配测试有效数据,其包括被测光伏组件性能参数,以及光伏电站气象实测数据中的气象有效数据;
步骤3.对光伏失配测试有效数据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则计算光伏组件串并联失配损失率;若审核未通过,返回步骤2,重新采集光伏失配测试有效数据;
步骤4.获得光伏组件串并联失配损失率计算结果,待测试周期结束后,拆除在线测试装置,恢复光伏阵列接线正常发电。
优选的,所述在线测试装置包括:光伏汇流箱、数个第一I-V在线测试模块、数个第二I-V在线测试模块、气象监测设备和集中控制模块;通过以太网相连的气象监测设备和光伏汇流箱分别经上位机与集中控制模块相互通信;所述光伏汇流箱的输出端设有与各个并联的被测光伏组件串联连接的第一I-V在线测试模块,以及设有与各个串联被测光伏组件并联连接的第二I-V在线测试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集中控制模块,用于设置气象监测设备参数,根据预设的测试周期自动向I-V在线测试模块和气象监测设备下发同步测试指令,获得光伏失配测试有效数据,并对所述光伏失配测试有效数据进行审核;
其中,所述气象监测设备参数,包括测试模式、测试起止时间、测试时间间隔和测试量期望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52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