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光纤置于管道内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4216.X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2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沈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青松智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50 | 分类号: | G02B6/50;F17D5/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3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置于 管道 安装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光纤置于管道内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安装装置包括检测光纤,光纤连接装置、保护罩、传输光纤和解调器,所述光纤连接装置由管道连接器、下车壁连接器、上车壁连接器、下光纤管接头和上光纤管接头构成,在目标管道上设有孔,孔的周围焊接连接有管道连接器,管道连接器与下车壁连接器通过法兰连接,下车壁连接器设于管道连接器空心结构中,下车壁连接器与上车壁连接器用相配合的锁扣连接,光纤连接装置位于保护罩内。本发明将光纤设于管道内部,而管道内为相对密闭空间,如果光纤置于管道内,任何一点发生泄漏,其周边一定发生紊流,形成振动或声音并作用到检测光纤,并通过检测光纤检测出泄漏点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安装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光纤置于管道内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压力管道监测往往是在造成巨大损失之后才被发现,无法达到预警的效果,随着分布式光纤检测检测精度的日益提高,因其有定位性、性价比高等特点,在管道监测中有巨大优势,但其铺设多采用贴管道壁,造成有时可检测,有时却检测不出来。另外,在管道外布设,不仅要考虑布设光纤的密度,密度越高精度越高,还要考虑不同的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可能干扰对光纤的影响,变数较多。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将光纤置于管道内,不管在管道的任何区域发生泄漏,均可检测,管道为相对密闭的空间,可避免干扰,使光纤检测定位更加精确。与光纤在管道外布设相比较,成本更低,简便实用。
本发明提供的将光纤置于管道内的安装装置,包括检测光纤,光纤连接装置、保护罩、传输光纤和解调器,所述光纤连接装置由管道连接器、下车壁连接器、上车壁连接器、上光纤管接头和下光纤管接头构成,在目标管道上设有孔,孔径大于下车壁连接器的下端外径、小于管道连接器的内径,孔的周围焊接连接有管道连接器,管道连接器为空心结构,管道连接器与下车壁连接器通过法兰连接,下车壁连接器设于管道连接器空心结构中,下车壁连接器与上车壁连接器用相配合的锁扣连接,下光纤管接头位于下车壁连接器下端,上光纤管接头位于上车壁连接器的上端,光纤连接装置位于保护罩内,检测光纤一端通过下光纤管接头(两个光纤接头连接为光纤管接头,将光纤进行熔接,光纤管接头起保护锁紧作用)与下车壁连接器连接,另一端置于管道内;传输光纤一端通过上光纤管接头与上车壁连接器连接,置于保护罩内,另一端穿过保护罩与解调器相连,管道外侧设有填充材料。
下光纤管接头可以位于孔的上方或是孔的下方(管道中),如果下光纤管接头位于孔的下方,检测光纤一端通过下光纤管接头与下车壁连接器连接,另一端置于管道内;如果下光纤管接头位于孔的上方,检测光纤一端穿过孔、再通过下光纤管接头与下车壁连接器连接,另一端置于管道内。优选下光纤管接头位于孔的上方。
本发明将光纤置于管道内的安装装置,其连接装置,保护罩需要满足国家标准,这是由于管道内的介质、压力条件,对与管道相连接的物件的材质、厚度、法兰等有相应的要求,如下车壁连接器是根据规范要求,对耐压性、连接法兰进行特殊制作的,不同的管道规范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例如可以根据HG/T20592-20635-2009(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的要求进行制作。
本发明光纤连接装置中涉及的车壁连接器是耐压密封的。下车壁连接器与上车壁连接器用相配合的锁扣连接,检测光纤(与下车壁连接器连接)与传输光纤(与上车壁连接器连接)凹凸配合,锁扣拧紧,可将两段光纤进行快速连接,光纤的损耗小,尤其适合于无法进行光纤熔接、有密封要求的环境。管道连接器起固定连接装置的作用。
对于设有阀门的管路,由于阀门隔断,光纤不能穿过阀门,需要将光纤引出管道,在管道外连接传输光纤,优选还包括每个阀门两侧设有光纤连接装置及保护罩,在管道外、阀门的上方连接传输光纤,在管道内连接检测光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青松智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青松智慧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42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收发模块及光纤缆线模块
- 下一篇:单镜头机械零倾角结构及其调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