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模式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4618.1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2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湘;涂雅傲;王冬宇;褚平;王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2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马敬;项京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通信 模式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模式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得D2D用户对发送端和原用户对发送端的信道信息;根据该信道信息,分别计算每个D2D用户对组合所有原用户对中的每个原用户对时,在通信模式下,每个D2D用户对发送端与所有原用户对中的每个原用户对发送端的总功率;根据总功率,确定每个D2D用户对组合所有原用户对中的每个原用户对时,在所述通信模式下,每个D2D用户对接收端与所有原用户对中的每个原用户对接收端的第一总吞吐量;根据所述第一总吞吐量,确定每个D2D用户对组合所有原用户对中的每个原用户对时的候选模式。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异构网络中的原用户对和D2D用户对的总吞吐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模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是一种在改进的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网络中重用小区用户频谱资源,进行设备到设备直接通信。网络异构化已经是无线通信网的大趋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互补特性,扩大D2D通信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提高全网的吞吐量和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D2D用户对使用蜂窝用户对(原用户对)的频谱资源进行通信的步骤包括:分别计算出D2D用户对发送端的第一发射功率和蜂窝用户对发送端的第二发射功率;根据第一发射功率和第二发射功率,分别获得D2D用户对的第一吞吐量和蜂窝用户对的第二吞吐量;在复用模式和专用模式下,分别计算出第一吞吐量和第二吞吐量之和;当复用模式下的第一吞吐量和第二吞吐量之和、大于专用模式下的第一吞吐量和第二吞吐量之和时,D2D用户对选择复用模式进行通信;当复用模式下的第一吞吐量和第二吞吐量之和、不大于专用模式下的第一吞吐量和第二吞吐量之和时,D2D用户对选择专用模式行通信。
可见,在上述方案中,只考虑了使D2D用户在复用模式和专用模式之中选择通信模式,D2D用户对选择通信模式种类较少,不利于提高异构网络的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模式确定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异构网络中D2D用户对与原用户对的总吞吐量。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模式确定方法,包括:
获得至少一个设备到设备通信D2D用户对发送端和至少一个原用户对发送端的信道信息;
根据所述信道信息,分别计算每个D2D用户对组合所有原用户对中的每个原用户对时,在通信模式下,每个D2D用户对发送端与所有原用户对中的每个原用户对发送端的总功率,其中,所述通信模式包括:复用模式、专用模式及蜂窝模式;
根据所述总功率,确定每个D2D用户对组合所有原用户对中的每个原用户对时,在所述通信模式下,每个D2D用户对接收端与所有原用户对中的每个原用户对接收端的第一总吞吐量;
根据所述第一总吞吐量,确定每个D2D用户对组合所有原用户对中的每个原用户对时的候选模式,其中,所述候选模式为所述通信模式中的任一通信模式;
根据所述候选模式,确定每个D2D用户对匹配对应的原用户对时,每个D2D用户对的通信模式,以使匹配后的每个D2D用户对发送端到每个D2D用户对接收端进行通信,其中,每个D2D用户匹配到对应原用户对时,所有D2D用户对接收端和所有原用户对接收端的第二总吞吐量最大。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模式确定装置,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获得至少一个设备到设备通信D2D用户对发送端和至少一个原用户对发送端的信道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4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