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型铂钯金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2405.5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黄林;刘文明;陈佳;倪锦;吴明星;刘建国;吴聪萍;邹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昆山桑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92 | 分类号: | H01M4/9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祖冲***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型铂钯金 三元 合金 纳米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铂钯金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速,世界很多城市的空气质量在下降,而氢能源干净无污染,使各国的能源政策转向氢能源。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它可以直接将贮存在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燃料电池的电催化剂扮演着电化学反应“工厂”的作用,是电池核心关键材料。燃料电池要成为真正的商品,必须解决性能、成本、稳定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等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性能和成本问题。但是作为电催化剂的铂的储量有限,价格昂贵,制约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法简单且完全无废气废液排放,性能优异的负载型铂钯金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载型铂钯金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该催化剂可大幅度降低Pt用量,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催化活性和抗中毒效果;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负载型铂钯金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负载型铂钯金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量取适量的PdCl2的HCl溶液于烧杯中,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一定量氨水,直至体系呈无色,继续搅拌至少30min,待用;
S02,称取一定量预处理过的碳载体于另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H2PtCl6和H2AuCl6的水溶液,在低温超声机中分散均匀;
S03,将S01中的溶液加入S02的烧杯中,室温下分散均匀得碳泥;
S04,将S03的碳泥在一定温度下搅拌蒸发至碳泥中无明显液体;
S05,将S04的碳泥进行冷冻干燥过夜;
S06,将冻干后的碳泥取出后置于球磨罐中,加入适量球磨珠,进行球磨得到待还原样品;
S07,将待还原样品在管式炉中还原后得到最终的负载型铂钯金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
所述碳载体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一定量的比表面积至少为20g/m2的碳载体于烧杯中,按碳载体与脲的质量比为1:(0.5~3)的配比加入脲,再加入超纯水至没过碳载体,超声分散10~60min;
b,50~80℃下加热搅拌蒸发至无明显可见水;
c,将步骤b得到的碳载体于真空干燥箱中80℃干燥过夜;
d,将干燥后的碳载体在管式炉中300~800℃氮气气氛下煅烧2~5h。
S04中蒸发温度为40~80℃。
所述球磨罐为氧化锆球磨罐,球磨珠为氧化锆球磨珠,氧化锆球磨珠的直径为3~8mm,球磨时选择单一直径的或多直径混合搭配的氧化锆球磨珠,球磨时间为1~4h,球磨转速为100~500rpm/min。
S07中的还原气氛为H2/Ar气氛,还原温度为120~300℃,还原时间为60~180min。
S01和S04中的搅拌均为磁力搅拌。
所述低温超声机的温度范围为0~10℃。
本发明的负载型铂钯金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无任何表面活性剂,无污染,对环境友好,且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性能稳定,重复性好,可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负载型铂钯金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该催化剂将Pt沉积在Pd(111)晶面上,不但可大幅度降低Pt用量,同时还能提高ORR活性。同时,在催化剂体系中引入过渡金属Au,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抗中毒效果。本发明采用预处理过的碳载体利于金属离子与载体的结合,经球磨工艺会使催化剂前驱体(即PdCl2、H2PtCl6和H2AuCl6及其水合物)在载体上的分布更均匀,进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本发明的负载型铂钯金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在燃料电池催化剂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备的负载型铂钯金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用作燃料电池催化剂时,提高铂的利用率,降低铂的载量,从而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载体碳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负载型铂钯金三元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昆山桑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昆山桑莱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24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