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车记录分享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20719.1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2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鲍苏煜;韩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崔晓岚;张颖玲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车记录 应用客户端 云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分享系统 发送 视频和/或音频数据 行车记录仪 信息发送 应用客户 预设条件 匹配 存储 采集 查找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行车记录分享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行车记录仪,用于采集包含有视频和/或音频数据的行车记录,将所述行车记录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行车记录;应用客户端,用于获得包含有第一时间和第一地点的第一行车记录请求,发送所述第一行车记录请求至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行车记录请求查找所述云服务器,获得与所述第一行车记录请求相匹配的至少一个行车记录,以及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行车记录对应的其他应用客户端,将所述其他应用客户端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应用客户端,在所述应用客户端满足预设条件后,将所述其他应用客户端对应的行车记录发送至所述应用客户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行车记录分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未来将迎来联网汽车及无人汽车的普及和上路,这些携带者大量传感器的汽车将累计大量的行车记录,从车载的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将通过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传输并存储到云服务器,通过分析海量的数据可获得大量信息,例如用户行为分析及预测、实时交通状态及拥堵时段预测、事故报告及支持等等。另外,目前部分车主会安装行车记录仪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声音、车况资料等。当意外发生时,可以提出视频/音频作为证据,以保障驾驶人的权益。但由于行车记录仪内存有限,驾驶人会选择定期删除对驾驶人无价值的记录,或行车记录仪在内存满后自行自动覆盖。另外新型记录仪可以在实现在无线保真(Wi-Fi,Wireless-Fidelity)网络覆盖下自动上传行车记录的功能。
但是,车主的行车记录属于个人的隐私,因此大部分情况下这些信息将被车主自行存储在个人的云存储空间或硬盘里,被闲置甚至删除。但当其他人出现一些突发事件,经常出现没有目击者或旁证的情况,而对车主没有价值的资料可能对其他人非常重要,但拥有资料的车主可能并不了解情况,而且需要资料的当事人并没有途径获得这些资料。然而,对于上述问题,目前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行车记录分享系统及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车记录分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行车记录仪、云服务器、应用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其中,
所述行车记录仪,用于采集包含有视频和/或音频数据的行车记录,将所述行车记录发送至所述云服务器;所述行车记录包括相对应的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行车记录仪采集的行车记录;
所述应用客户端,用于获得用户关于第一时间和第一地点的第一行车记录请求,发送所述第一行车记录请求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行车记录请求查找所述云服务器,获得与所述第一行车记录请求相匹配的至少一个行车记录,以及确定所述至少一个行车记录对应的其他应用客户端,将所述其他应用客户端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应用客户端,在所述应用客户端满足预设条件后,将所述其他应用客户端对应的行车记录发送至所述应用客户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获得与所述第一时间和第一地点相匹配的至少一个行车记录。
上述方案中,所述应用服务器,用于在所述第一应用客户端针对所述第二应用客户端进行支付操作、接收到支付完成确认信息后,将所述第二应用客户端对应的行车记录发送至所述第一应用客户端;
或者,在所述第一应用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应用客户端进行协商、接收到所述第二应用客户端发送的确认信息后,将所述第二应用客户端对应的行车记录发送至所述第一应用客户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行车记录仪,用于行车记录仪采集包含有视频和/或音频数据的行车记录并存储;还用于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基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将采集的行车记录或存储的行车记录发送至监控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07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管理装置、入场和退场管理方法及记录介质
- 下一篇:基于猫眼的电子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