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水多点取样检测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8771.3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0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肖航;代小蓉;黄仲文;黄岑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宁波智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王正伟 |
地址: | 3158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处理模块 河水 检测 采样模块 多点取样 检测模块 控制系统 样本 记录检测数据 数字化处理 采样流量 冲洗系统 多点采集 检测信息 交叉污染 时序指令 样本检测 在线循环 自动分析 分析 取样点 远距离 采样 探头 记录 送样 预设 自动化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水多点取样检测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采样模块,用于多点采集和输送河水样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河水样本组分;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分析及记录所述河水样本检测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通过PLC单元与检测模块连接,所述PLC单元将采集的检测信息数字化处理后输送至送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分析并记录;所述PLC单元还用于根据预设时序指令控制采样模块正常工作。本发明能实现远距离采样、送样并能控制采样流量,同一组探头在线循环分析不同取样点的样品,具备冲洗系统防止样品切换时样品交叉污染,提高检测精度,且能够自动分析并记录检测数据,实现高度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水多点取样检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优劣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也相应地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水资源及其水质现状等多种因素有关,不仅各国之间,而且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都存在着差异。
水质检测是人们所使用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
如申请号为CN201410729552.6的专利文献提供的“水质检测装置及方法”,该水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包括至少一对电极,每对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容置水体的器物两侧且具有正对面积;电容检测组件,连接于所述检测部,以检测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容值;以及水质计算组件,连接于所述电容检测组件,根据所述电容检测组件传来的所述电容值,计算被检测的所述水体的总溶解固体量。
又如申请号为CN201510152119.5的专利文献提供的“水质检测系统、水质检测装置、移动终端和水质检测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质检测系统,该水质检测系统包括水质检测装置和移动终端,其中,水质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检测电极,检测电极外露于外壳,用于采集被测水的水质采样数据;水质传感器,水质传感器位于外壳内,且与检测电极连接,用于根据水质采样数据生成水质信息;第一数据接口,第一数据接口与水质传感器连接;移动终端包括:第二数据接口,第二数据接口可与第一数据接口连接;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水质信息;获取模块,获取模块分别与第二数据接口和显示模块连接,用于获取水质信息,并控制显示模块显示。
现有技术中,水质采样多为单一点定点采样,样本数据不具有代表性,且检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准确高效的河水多点取样检测控制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河水多点取样检测控制系统,包括:
采样模块,用于多点采集和输送河水样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河水样本组分;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分析及记录所述河水样本检测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模块包括:
多个水泵,用于通过采样管于多点采集河水样本;
多个变频器,用于控制水泵调节采样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管进口处设置有过滤网筛,用于过滤河水样本中大颗粒物质。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模块还包括采样管道,用于输送河水样本。
进一步地,所述采样模块还包括流量计,用于测量实际采样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87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