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量子通信系统的光源及编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7678.0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7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汤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524 | 分类号: | H04B10/524;H04B10/54;H04B10/5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王影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量子 通信 系统 光源 编码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量子通信领域的光源及采用该光源的编码装置。本发明的光源在应用于Z基矢编码时可以提供高且稳定的消光比,并且可以提供具有稳定相位关系的连续两个光脉冲以用于X基矢下的编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保密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编码装置的光源及相应的编码装置。
背景技术
通信技术作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其发展迅猛,日新月异。量子保密通信就是通信技术领域中极有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作为量子力学、现代通信和现代密码学的结晶,量子保密通信相较于经典通信方式有无可比拟的安全性优势。量子密钥分发就是量子保密通信所涵盖的诸多细分领域中,最为常用且最易推广的一个方向。量子密钥分发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利用“一次一密”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密,从原理上保证了保密通信的不可破译的特性,这对保密性要求较高的国防单位、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乃至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都是开创性的一大进步。
自从1984年诞生以来,作为第一套量子密钥分发协议,BB84协议就日益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综合效果最好的一套量子密钥分发协议。BB84协议基于四态编码,利用偏振或者相位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将经过偏振或者相位编码的光子传输,再通过一套由波片、分束器、光电管、相应电路等器件组成的简单的解码装置对信息进行解码。其结构简单,系统技术要求不高,易于维护和大规模生产,工艺成熟,在成码率、成码距离上,相比其他协议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然而,随着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发展和理论的完善,人们发现,量子密钥分发所确保的所谓理论上的绝对安全性到了实际应用中,就会出现不少不符合理论假设的情况,从而使安全性大打折扣,系统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成为量子黑客攻击的目标。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光子数分离攻击,它通过对非理想单光子源中的多光子成分进行截取和攻击,达到窃听的效果。应对的措施是利用诱骗态理论,通过调节发送端的光强来防止光子数分离攻击,也即诱骗态BB84 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诱骗态BB84 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编码方案中主要采用偏振编码、相位编码和时间比特-相位编码等编码方式。对于偏振编码,其优势为成本低廉且结构简单,而其劣势为偏振系统容易受到光纤偏振扰动的影响,直接影响其误码率,由此而导致的对偏振的补偿措施,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以致成码率降低或者不稳定。
相比于偏振编码,采用相位编码方式的方案通过不等臂干涉仪制备光脉冲,利用前后光脉冲的相位差作为信息载体,而光纤的偏振变化对相位差的影响较小,因此偏振变化不会造成误码率上升,有利于远距离传输或在有强烈外界干扰的环境使用。其劣势为传统相位系统的接收端插损很大,导致成码率以及最远成码距离低于偏振系统。
在上述背景下发展出的时间比特-相位编码方式,采用了2个基矢来编码,即:时间基矢(Z基矢,其本征态为);以及相位基矢(X或Y基矢,其本征态为或)。
图1示出了一种用于实现时间比特-相位编码的编码装置。如图1中所示,光源输出的激光脉冲经不等臂MZ干涉仪产生两个时间上分离的脉冲分量,这两个脉冲分量先后进入等臂干涉仪中。等臂干涉仪中包括两个相位调制器(PM),通过调节这两个相位调制器的相对相位差可以获得不同的干涉输出光强和相位结果,而且对于不同时间到达的脉冲分量,通过切换调制电压值可以调制出不同的光强和相位结果。图1中的编码装置能够进行3种基矢的编码。例如,等臂干涉仪的相位差为0、π时对应输出为消光和有光结果,此时为Z基矢编码;相位差为π/2、-π/2时都输出脉冲,脉冲之间的相位差则决定是X基矢编码或Y基矢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76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螺栓自定位的膜厚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把手塑料瓶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