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纤维制品的真空灌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7531.1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7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阳;马小军;樊祥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6 | 分类号: | B29C70/36;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汪喆;马翠平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玻璃纤维 纤维制品 真空灌注 密闭空间 控制阀 基板 抽气管路 注胶管路 导流网 真空袋 辅材 灌注 铺设 接触部位 密封真空 树脂固化 抽真空 脱模布 脱模 吸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纤维制品的真空灌注方法,所述纤维制品是通过玻璃纤维和树脂固化而形成的,所述用于纤维制品的真空灌注方法包括:计算纤维制品中玻璃纤维所需吸收的树脂质量以及真空灌注过程中损耗的树脂质量;在基板上铺设玻璃纤维和灌注辅材,所述灌注辅材包括脱模布、导流网、和真空袋;铺设注胶管路和抽气管路;密封真空袋和基板的接触部位,在真空袋和基板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玻璃纤维、导流网和脱模布置于密闭空间内;将控制阀设置在注胶管路中;利用抽气管路对所述密闭空间抽真空;打开控制阀开始注入树脂;当注入的树脂的质量达到玻璃纤维所需吸收的树脂质量和真空灌注过程中损耗的树脂质量之和时,关闭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纤维制品的真空灌注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精确控制纤维制品含胶量的真空灌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纤维制品的制造领域中,通常仅仅采用真空灌注成型工艺。对于纤维制品等的复合材料中树脂含量的控制很少。在现有的真空灌注成型工艺中,所制造出来的纤维制品含胶量往往不可控,与纤维制品的期望含胶量存在一定的偏差,进而导致纤维制品的各项性能达不到设计值。
在通常的真空灌注过程中,整个灌注体系中均是任由树脂进行灌注直至饱和,因此所得到的纤维制品的含胶量完全取决于玻璃纤维所能吸收的最终树脂量,而非纤维制品设计的理想状态下的含胶量。
由于在真空灌注过程中,并没有控制纤维制品含胶量的有效手段,也没有使用任何有效的方式控制树脂注入量,导致只能灌注到底,直至整个纤维基材完全灌透为止,如此最终纤维制品的含胶量偏高,浪费了大量的树脂,另外纤维制品的质量也有所增加。在越是大型的纤维制品中,所使用的不必要树脂量越多。
此外,纤维制品的实际含胶量与期望值存在一定偏差,导致纤维制品的性能有所损失。如果纤维制品含胶量相对期望值偏低,则力学性能变强,但是疲劳寿命会降低;如果纤维制品含胶量偏高,则会造成力学性能下降,易于破坏。
因此,对于通过精确计算控制树脂含量和树脂灌注速度的方法的开发存在需求。
此外,在真空灌注工艺过程的初期阶段,如果灌注速度过快,则会导致气泡残留在纤维制品中。因此,对于解决灌注初期速度过快的问题从而避免产生气泡的开发存在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发明人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纤维制品的真空灌注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精确地控制纤维制品的含胶量、增加纤维制品使用寿命、提高纤维制品成品率以及大大降低树脂使用量。
此外,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术语“含胶量”理解为树脂质量占复合材料质量的百分数。纤维制品可以为纤维增强塑料的复合材料(以下可简称为FRP),也可称为纤维增强基材。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纤维制品的真空灌注方法,所述纤维制品是通过玻璃纤维和树脂固化而形成的,其中,所述用于制造纤维制品的真空灌注方法包括:计算纤维制品中玻璃纤维所需吸收的树脂质量以及真空灌注过程中损耗的树脂质量;在基板上铺设玻璃纤维和灌注辅材,所述灌注辅材包括脱模布、导流网、和真空袋;铺设注胶管路和抽气管路;密封真空袋和基板的接触部位,在真空袋和基板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玻璃纤维、导流网和脱模布置于密闭空间内;将控制阀设置在注胶管路中;利用抽气管路对所述密闭空间抽真空;打开控制阀开始注入树脂;当注入的树脂的质量达到玻璃纤维所需吸收的树脂质量和真空灌注过程中损耗的树脂质量之和时,关闭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7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