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负极片对中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7478.7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20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蒋思宏;周建军;郑朝前;王文平;任兵;邓涛;杨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市金能供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4 | 分类号: | H01M4/14;H01M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44 | 代理人: | 李伟 |
地址: | 247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 定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负极片对中定位装置,包括放料板,放料板上设置有放料槽,放料槽的下方还设置有极群槽,极群槽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弹性片及一个第二弹性片,第一弹性片为具有弹性的片状结构,第一弹性片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极群槽左、右两侧的侧壁上,两个第一弹性片之间形成一个上部宽度宽于下部宽度的缩聚口,第二弹性片均呈弧形板状,两个第二弹性片的一侧分别与极群槽左、右两侧的侧壁铰接连接,两个第二弹性片之间形成一个靠近第一弹性片的一侧宽度宽于远离第一弹性片一侧宽度的缩聚口,极群槽上还固定有用于控制两个第二弹性片自由端宽度的弹性件。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得到对中定位良好的极群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正负极片对中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因其相较于其他新型蓄电池,如锂电池,以其独有的蓄电量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任然是现有运用较为广泛的蓄电池,如运用于汽车上的蓄电池。铅蓄电池为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稀硫酸作电解质。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铅蓄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能反复充电、放电,它的单体电压是2V,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最常见的是6V,其它还有2V、4V、8V、24V铅蓄电池。
以上铅基板栅即为所谓的正负极片,在铅蓄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正负极片采用隔膜纸包覆后交替叠放形成极群组安装于电池盒内,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手工方式或结构复杂的导片及推片结构完成正负极片的叠加,以上使得现有铅蓄电池生产线结构复杂,工序多,同时正负极片叠加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手工方式或结构复杂的导片及推片结构完成正负极片的叠加,以上使得现有铅蓄电池生产线结构复杂,工序多,同时正负极片叠加的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负极片对中定位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正负极片对中定位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正负极片对中定位装置,包括放料板,所述放料板上设置有放料槽,所述放料槽的下方还设置有极群槽,所述极群槽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弹性片及一个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为具有弹性的片状结构,第一弹性片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极群槽左、右两侧的侧壁上,且两个第一弹性片的下端相互靠拢,两个第一弹性片之间形成一个上部宽度宽于下部宽度的缩聚口,所述第二弹性片均呈弧形板状,两个第二弹性片的一侧分别与极群槽左、右两侧的侧壁铰接连接,所述铰接连接的铰接轴位于极群槽的深度方向,两个第二弹性片均位于两个第一弹性片的同侧,且两个第二弹性片之间形成一个靠近第一弹性片的一侧宽度宽于远离第一弹性片一侧宽度的缩聚口,所述极群槽上还固定有用于控制两个第二弹性片自由端宽度的弹性件。
具体的,本装置用于正负极片的对中定位,即在极群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正负极片整齐叠放,由于正极片包覆隔膜纸后相较于不包覆隔膜纸的负极片更宽,最优工艺效果为使得正极片包覆隔膜纸后,顺序叠放的正负极片各自高度方向的中线重合。本机构的放料槽即用于间隔向下释放正负极片,释放的方式为先将极片的底端置入放料槽中,以上底端即为各个极片设置有接线端的对侧端,正负极片由放料槽落下后首先运动至极群槽的两个第一弹性片之间,第一弹性片之间形成的缩聚口即为一个上宽下窄的槽状卡口,同时由于第一弹性片具有弹性,故当极片运动至所述的上宽下窄的槽状卡口中时,极片的两侧均受到不同第一弹性片的弹力,这样可实现上宽下窄的槽状卡口中对极片在极群槽中的下落的导向功能,便于实现每片极片均能下落至极群槽的中央;同样,第二弹性片之间形成的缩聚口即为一个内宽外窄的槽状卡口,所述内宽外窄的槽状卡口的较宽的一端与上宽下窄的槽状卡口相邻,这样,以上内宽外窄的槽状卡口即用于极片从上宽下窄的槽状卡口中向外运动的导向,即极片向外运动时,极片两侧与其两侧的第二弹性片相互作用,极片的两侧均受到不同的第二弹性片的弹力,便于实现每块极片均由极群槽的中央导出,所述弹性件作为两个第二弹性片的自由端相互靠拢的动力部件,故弹性件可以是两根分别与不同第二弹性片相互作用的弹簧,或一根两端分别与第二弹性片相连的弹簧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市金能供热有限公司,未经池州市金能供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74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铅蓄电池
- 下一篇:一种高安全的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