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群安装过程中的顶升及转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206485.5 | 申请日: | 2016-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8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 发明(设计)人: | 蒋思宏;周建军;郑朝前;王文平;任兵;邓涛;杨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市金能供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14 | 分类号: | H01M10/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44 | 代理人: | 李伟 |
| 地址: | 247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过程 中的 转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群安装过程中的顶升及转运装置,包括机架及传送带,还包括设置在传送带进料端上方的搁置台及位于传送带进料端下方的托盒台,所述托盒台上还固定有顶升气缸,所述搁置台为边缘设置有缺口的板状结构,所述托盒台呈开口端朝上的槽状结构,且传送带的传送面经过托盒台的下工位与搁置台之间的间隙,槽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与传送带的传输方向平行,所述槽状结构侧面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缺口的正下方,且搁置台可沿着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作往复运动。以上结构可用于实现极群压入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本结构可极大提高极群压入铅蓄电池盒内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极群安装过程中的顶升及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因其相较于其他新型蓄电池,如锂电池,以其独有的蓄电量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任然是现有运用较为广泛的蓄电池,如运用于汽车上的蓄电池。铅蓄电池为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稀硫酸作电解质。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铅蓄电池在用直流电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单质铅和二氧化铅。移去电源后,它又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组成化学电池。铅蓄电池能反复充电、放电,它的单体电压是2V,电池是由一个或多个单体构成的电池组,最常见的是6V,其它还有2V、4V、8V、24V铅蓄电池。
以上铅基板栅即为所谓的正负极片,在铅蓄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正负极片采用隔膜纸包覆后交替叠放形成极群组安装于铅蓄电池盒内,现有技术中以上极片的叠放过程一般通过生产人员手工操作,以上操作方式使得铅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不仅劳动强度大、精度差,同时还存在效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在铅蓄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正负极片采用隔膜纸包覆后交替叠放形成极群组安装于铅蓄电池盒内,现有技术中以上极片的叠放过程一般通过生产人员手工操作,以上操作方式使得铅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不仅劳动强度大、精度差,同时还存在效率低的缺点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群安装过程中的顶升及转运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极群安装过程中的顶升及转运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极群安装过程中的顶升及转运装置,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传送带,还包括设置在传送带进料端上方的搁置台及位于传送带进料端下方的托盒台,所述托盒台上还固定有用于制动其做升降运动的顶升气缸,所述搁置台为边缘设置有缺口的板状结构,所述托盒台呈开口端朝上的槽状结构,且传送带的传送面经过托盒台的下工位与搁置台之间的间隙,槽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与传送带的传输方向平行,所述槽状结构侧面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位于缺口的正下方,且搁置台可沿着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作往复运动。
具体的,设置的搁置台用于本机构接收铅蓄电池盒,在搁置台的边缘设置缺口、将托盒台设置为开口端朝上的槽状结构并在槽状结构侧面的内壁面上设置凸块,且传送带的传送面经过托盒台的下工位与搁置台之间的间隙的结构设置中,所述下工位即为通过顶升气缸作用,托盒台能够达到的最低位置。同时配合搁置台可沿着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作往复运动,这样,可实现以下动作:搁置台运动至传送带进料端的端部接收铅蓄电池盒,空盒随搁置台运动至托盒台的上方,以上托盒台在顶升气缸的作用下上下运动,托盒台上的凸块由搁置台上的缺口伸出,槽状结构用于容置传送带避免托盒台的升降对传送带造成影响,以上凸块由缺口中伸出后,替代搁置台对铅蓄电池盒的支撑,使得铅蓄电池盒继续向上运动,同时此时搁置台继续运动至接收铅蓄电池盒的工位,在铅蓄电池盒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可将由正负极片交替叠放、同时包覆有隔膜纸的极群压入铅蓄电池盒内,以上顶升气缸的顶升高度还有利于控制极群压入铅蓄电池盒内的深度,以便于对铅蓄电池进行后续的加工。完成极群压入后,托盒台在顶升气缸的作用下下移,当凸块低于传送带的传送面时,铅蓄电池盒与托盒台脱离,这样铅蓄电池盒可在传送带的作用下,传递至下一个制造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市金能供热有限公司,未经池州市金能供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64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