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式颗粒物沉降分离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2625.1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3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易齐涛;张思亮;崔红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B5/28 | 分类号: | B03B5/2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5 | 代理人: | 郭华俊,姜玲燕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沉降 分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式颗粒物沉降分离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式颗粒物沉降分离系统,可用于实验室颗粒物粒径分离、收集和沉降试验及研究,具体可用于河流、湖库水体沉积物颗粒物湿法分级分离、沉降特性研究,并可为后续理化性质、界面动力学研究提供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材料。
背景技术
天然水体中,颗粒物-水界面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的重要场所,界面过程对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和输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江河、浅水湖泊、平原河网运河中,水动力扰动频繁,颗粒物再悬浮与粒径分选作用强烈,对物质再分布和输送起着重要作用。
沉积物主要由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组成,理化性质相差较大,携带和输送物质能力差异显著。因此对颗粒物分粒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现今对不同粒径沉积物的分离研究方法一般是风干或冷冻干燥后过筛分离,不符合颗粒物在实际水体中分离沉降的规律,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了颗粒物的理化特性,同时只能实现大颗粒组份(细沙以上粒径)的粗分,而对界面过程更加强烈的细小颗粒物质(粉粒和粘粒)的进一步分离无能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控制,能够进行颗粒物分级分离的湿式颗粒物沉降分离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湿式颗粒物沉降分离系统,包括沉降柱体、闸门以及泥斗,所述闸门连接在所述沉降柱体的下端和所述泥斗的进口端之间,用于断开和连通所述沉降柱体和所述泥斗。
进一步地,所述闸门包括闸体、闸门挡板以及推合棒,所述闸体以其上表面与所述沉降柱体连接、以其下表面与所述泥斗连接,所述闸体内设有滑槽,所述闸门挡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推合棒与所述闸门挡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泥斗与所述闸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泥斗与所述闸门之间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泥斗的进口端外周设有一圈凸棱,所述泥斗与所述闸门接触面凹凸配合,所述凸棱和所述闸门之间设有固定夹。
进一步地,所述泥斗与所述闸门的接触面凹凸配合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还包括组合筛,所述组合筛由容器以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容器内的粗筛、中筛和细筛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沉降柱体上设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沉降柱体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出水阀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湿式颗粒物沉降分离性能实验方法,利用了上述的湿式颗粒物沉降分离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a.打开闸门,向沉降柱体内预装水,将颗粒物预先配置成溶液;
b.将颗粒物溶液倒入沉降柱体内,混合均匀后计时;
c.到目标粒径颗粒物的沉降时间后,关闭闸门,取下泥斗;
d.若需要获取下一目标粒径颗粒物,则换上预先充满水的泥斗,打开闸门,返回步骤c。
进一步地,在步骤c、d过程中,根据沉降时间和粒径分布,从沉降柱体不同位置取水样,然后进行沉降特性的研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设计出湿式分离并收集沉积物任意不同粒径细颗粒物的沉降柱体,可用于颗粒物分级分离和沉降性能实验,不同粒径颗粒物通过与水混合在沉降柱体内沉降,而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的沉降时间不同,因此可以根据沉降时间的长短控制要收集的目标粒径颗粒物,而通过闸门的开关,就能控制不同沉降时间沉降出的颗粒物进入泥斗,从而控制收集的颗粒物粒径;而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控制,同时具备测定颗粒物沉降特性的功能,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泥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组合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出水阀门、2沉降柱体、3闸门、4泥斗、凸棱41、5推合棒、6闸门挡板、7固定夹、8刻度尺、9密封圈、10泥斗卡槽、11粗铜筛、12中铜筛、13细铜筛、14闸体、15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和图2。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湿式颗粒物沉降分离系统,包括沉降柱体2、闸门3以及泥斗4,所述闸门3连接在所述沉降柱体2的下端和所述泥斗4的进口端之间,用于断开和连通所述沉降柱体2和所述泥斗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26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