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处理视频业务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0457.2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4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兰宇;林高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N21/643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兰春娥;毛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请求消息 上行 视频业务 数据块 方法和装置 音视频 两组 请求消息发送 设备接收 设备确定 协议传输 服务器 客户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视频业务的方法和装置,能够识别出基于QUIC协议传输的视频业务的音视频分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多个上行请求消息发送的第一视频业务的多个数据块,所述多个上行请求消息包括至少两组上行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所述至少两组上行请求消息中第一组上行请求消息和与所述第一组上行请求消息相邻的第二组上行请求消息之间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数量;若在所述第一组上行请求消息和所述第二组上行请求消息之间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组上行请求消息和所述第二组上行请求消息之间接收到的数据块确定为音视频分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处理视频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宽带(Mobile Broad-Band,简称为“MBB”)网络的不断发展,移动业务的重心已经由语音业务转向数据业务,其中视频业务在数据业务中占比最大,广泛被全球各大移动运营商定义为基础业务。目前绝大部分的点播视频采用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Control Protocol,简称为“TCP”)传输,但是,TCP存在初始交互的时延长、传输错误后必须等待等缺点。因此,谷歌(Google)公司推出了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简称为“UDP”)传输的一种新协议——快速UDP网络连接(Quick UDP InternetConnection,简称为“QUIC”)协议,它具有零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简称为“RTT”)、前向纠错、多路复用等优点。鉴于QUIC协议的优势,基于QUIC协议进行视频传输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从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切换的过程中,运营商也从关注网络质量的关键性能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为“KPI”)到关注用户体验的关键质量指标(KeyQuality Indicator,简称为“KQI”),视频作为移动运营商的流动现金流,其体验更是重中之重。视频码率决定了视频源的质量,也决定了视频播放等待时长与视频的卡顿,而识别视频码率就需要将音视频分片都识别出来。
现有的处理视频业务的方法,都是针对采用TCP传输的视频业务,在TCP协议下,音频分片和视频分片分别对应一条数据流。而在QUIC协议下,音频分片与视频分片是混合在一条数据流中进行传输的,现有方法无法识别出一条数据流中的音视频分片。因此,对于采用QUIC协议进行传输的视频业务的音视频分片的识别,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处理视频业务的方法和装置,能够识别出基于QUIC协议传输的音视频分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视频业务的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接收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多个上行请求消息发送的第一视频业务的多个数据块,所述多个上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视频业务,所述多个上行请求消息包括至少两组上行请求消息,所述至少两组上行请求消息中的每组上行请求消息包括两个连续发送的上行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在所述至少两组上行请求消息中第一组上行请求消息和与所述第一组上行请求消息相邻的第二组上行请求消息之间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数量;
若在所述第一组上行请求消息和第二组上行请求消息之间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组上行请求消息和所述第二组上行请求消息之间接收到的数据块确定为音视频分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通过多个上行请求消息获取第一视频业务的多个数据块,多个上行请求消息包括至少两组上行请求消息,第一设备可以根据至少两组上行请求消息中的第一组上行请求消息和第二组上行请求消息之间接收到的数据块的数量,来确定音视频分片。具体地,若第一组上行请求消息和第二组上行请求消息之间仅仅有一个数据块,那么该第一设备可以确定该数据块为音视频分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04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