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表盖板环形电路无划伤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0072.6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6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周群飞;饶桥兵;何振华;欧阳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67 | 分类号: | G01R31/67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欧颖;吴婷 |
地址: | 41031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表 盖板 环形 电路 划伤 检测 装置 | ||
一种手表盖板环形电路无划伤检测装置,包括探针固定板(1)、固定座(2)、底座(3)、气缸(4)、导向杆(5)与限位杆(6),探针固定板上固设有探针(7),探针的压缩量H大于或等于手表盖板厚度的1/3且小于或等于手表盖板厚度的2/3,使得手表盖板不会沿厚度方向从型腔脱出且又不会影响检测数据;固定座上的型腔内侧壁与手表盖板外侧壁之间的间隙S大于等于0.03mm且小于等于0.06mm,使得型腔内的手表盖板不会发生滑动。本发明通过对手表盖板不设置专门的压紧装置,紧固力较小,减少手表盖板与探针之间的冲击,减少压痕及划伤,且测试力度均衡,受人为因素影响小,对不良品的筛选更加快速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表检测设备,特别的,涉及一种手表盖板环形电路无划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表的普及,手表的功能也在不断的扩展,近年来带发光表盘的手表在市场上较为流行。现有发光手表盖板如图1所示,手表盖板底面e、f、g、h四个点为发光点,需安装发光芯片,e、f、g、h四个点之间相互导通并形成环形电路,检测时,A、B两个测电与环形电路连通,必须导电,C、D两个测点位于手表盖板非导电区,C、D两个测点组必须不导电,以避免使发光芯片形成短路而损坏环形电路的正常工作。
现有的测试方式是使用万用表的测试头压在手表背面盖板A、B两个测点及C、D两个测点检测,由于LED发光芯片的工作需要,手表背面盖板一般为透光性能较好的玻璃或蓝宝石,用万用表的测试头压在其表面容易划伤玻璃或蓝宝石,损坏产品。因此,需要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专利201320578552.1公开了一种玻璃面板检测治具,其通过四个定位槽对玻璃面板的四个角进行支撑和定位,减少玻璃面板表面与检测治具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玻璃面板表面划伤现象,但该方案并没有提及如何减少或避免测试工具对玻璃面板的划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盖板环形电路无划伤检测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表盖板环形电路无划伤检测装置,包括探针固定板1、固定座2、底座3及分别固定在底座上的顶推驱动装置4与导向杆5,所述探针固定板直接或间接固连在底座3上,探针固定板顶面沿竖直方向固设有四根带弹性伸缩针头71且针头朝上的探针7,四根探针底端分别与电测仪器连接,所述顶推驱动装置位于探针固定板下方,且探针固定板上设有供顶推驱动装置向上穿过的通孔一11,探针固定板上还设有供所述导向杆5穿过的通孔二12,导向杆顶部穿过通孔二后伸至探针固定板上方,所述固定座位于探针固定板上方,固定座顶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手表盖板8的型腔21,固定座型腔底面开设有对准四根探针的通孔三22,固定座上设有与导向杆伸至探针固定板上方的部位配合的导向孔23,所述顶推驱动装置向上穿过通孔一后与固定座2底部固连,顶推驱动装置带动固定座在导向杆的导向下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且顶推驱动装置向下完全缩回时,固定座下降至下极限位置,探针固定板上的四根探针顶端针头可穿过固定座上的通孔三伸至型腔中,当型腔中无手表盖板时,伸入型腔中的四根探针顶端的针头呈无压缩的自然状态,此时无压缩的针头高度比置于型腔内的手表盖板待测面所对应的高度高H;当型腔中有手表盖板时,在固定座下降过程中四根探针的针头分别先与手表盖板待测面的A、B、C、D四个测点接触后逐渐压缩,至固定座下降至下极限位置时探针不再压缩,此时探针针头降至与手表盖板待测面所对应的高度相等的位置,即探针的压缩量与所述H相等,H大于或等于手表盖板厚度的1/3且小于或等于手表盖板厚度的2/3,使得手表盖板不会沿厚度方向从型腔脱出且又不会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所述固定座上的型腔内侧壁与手表盖板外侧壁之间的间隙等于S,S大于等于0.03mm且小于等于0.06mm,使得型腔内的手表盖板不会发生滑动。
当气缸活塞杆向上伸出时,固定座上升,探针回弹至自然状态后固定座继续上升,其顶端针头71与手表盖板分离,将手表盖板取走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未经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00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设备漏电提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串户排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