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T形连接区液体自耦合超声换能器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9124.2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0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平;刘菲菲;李乐刚;白金鹏;傅天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4 | 分类号: | G01N29/24;G01N29/28;G01N29/265;G01N29/04;G01N2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换能器 复合材料结构 自耦合 超声 复合材料 检出 检测 稳定性检测结果 无损检测技术 液体耦合剂 冲击脉冲 传感单元 反射检测 覆盖检测 几何特征 检测信号 缺陷判别 声学耦合 自动扫描 换能器 连接座 区表面 耦合腔 分层 封盖 夹杂 宽带 取向 自耦 | ||
1.一种复合材料T形连接区液体自耦合超声换能器,其特征是,液体自耦合超声换能器(1)由超声传感单元(1A)、外壳(1B)、耦合腔(1C)、连接座(1D)、液体耦合剂(1E)和封盖(1F)组成,
外壳(1B)由一圆柱体加工而成,外壳(1B)的上端加工一同轴半通孔,其内径为φ2,外壳(1B)的下端加工一贯通圆孔,贯通圆孔的内径为φ1,贯通圆孔的内径φ1大于半通孔内径φ2,在外壳(1B)的下端形成内圆凸台,外壳(1B)的下端加工有外螺纹M1,外壳(1B)的上端面加工有4个均布的螺纹孔,
超声传感单元(1A)由压电晶片、声学透镜、阻尼块、正负电极连接线组成,其中,正负电极连接线的一端分别与压电晶片的正负端连接,压电晶片上端再与阻尼块通过树脂胶接在一起,声学透镜与压电晶片下端粘接,封装为超声传感单元(1A),将封装后的超声传感单元(1A)通过树脂封装在外壳(1B)中,并使超声传感单元(1A)的下端面与外壳(1B)下端面凸台面齐平;
连接座(1D)与封盖(1F)固定在一起,正负电极连接线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座(1D)上的正负端连接,封盖(1F)固定在外壳(1B)上端面,
耦合腔(1C)为一锥形体,此锥形体内部加工有一贯通的锥形通孔,此锥形通孔的上端内径大小与φ1相同,下端内径为φ3,通孔的上端加工有内螺纹,此螺纹与M1匹配,耦合腔(1C)内壁表面进行毛化处理,耦合腔(1C)内部容积为V1,液体耦合剂(1E)位于耦合腔(1C)内部,
耦合腔(1C)内部容积V1的确定方法为:
其中,
ρ为耦合剂(1E)的密度,
g为重力加速度,
Fr为液体耦合剂(1E)作用在耦合腔(1C)内壁径向力,
Fa为液体耦合剂(1E)在耦合腔(1C)内壁表面产生的吸附力,
K为液体耦合剂(1E)与耦合腔(1C)内壁直径的摩擦系数,
P0为大气压,
π为常数,约为3.14159。
2.根据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T形连接区液体自耦合超声换能器,其特征是,超声换能器(1)的耦合腔(1C)下端内径φ3和壁厚h根据被检测复合材料结构中T形连接区的几何特征进行选择,φ3的取值范围为2mm-6mm,h的取值范围为0.5mm-2mm。
3.根据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一种复合材料T形连接区液体自耦合超声换能器,其特征是,根据被检测复合材料结构中T形连接区(6)的缺陷检出要求,选择非聚焦和聚焦超声传感单元(1A),用于不同检测要求的复合材料结构中T形连接区(6)超声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 1中所描述的一种复合材料T形连接区液体自耦合超声换能器,其特征是,超声换能器(1)选用宽带窄脉冲超声换能器,且
这里,
——为超声换能器(1)的带宽,
——为超声单元(2)的带宽,
——为超声换能器(1)的中心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912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