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需再生热源的吸收式热湿废气全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9007.6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9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承虎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F25B30/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孟宪会 |
地址: | 15009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需 再生 热源 吸收 式热湿 废气 回收 系统 | ||
一种无需再生热源的吸收式热湿废气全热回收系统,它涉及一种热湿废气的热回收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喷淋塔吸收式全热回收系统在推广过程中存在需要额外高温热源和冷却热源,工程造价高昂的问题。本发明的二次蒸汽管路的一端与再生器连通,二次蒸汽管路的另一端与再生换热盘管连通,再生器和再生换热盘管之间的二次蒸汽管路上设有蒸汽压缩机,蒸汽疏水装置设置在与再生换热盘管出口连通的管路上,吸收喷淋塔下部的出口端与再生器下部的入口端之间的稀溶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取热器、溶液回热器和节流膨胀装置。本发明用于缺乏高温热源和冷却热源的热湿废气吸收式全热回收工程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湿废气的热回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无需再生热源的吸收式热湿废气全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热湿废气蕴含有大量水蒸气的潜热,现有的喷淋塔吸收式全热回收系统如图5所示,主要由吸收喷淋塔1、喷淋装置2、再生器4、再生换热盘管5、溶液回热器6、溶液循环泵7、取热器8、凝结换热器15、第一载热介质管路41、热湿废气管路51、干冷废气管路56、二次蒸汽管路61、浓溶液管路71、稀溶液管路76、冷却介质管路81和高温热源管路91构成系统,在吸收喷淋塔1内能够利用吸湿溶液的吸湿性进行热湿废气的全热回收并通过取热器8加热再热介质,实现热量转移,但是吸湿溶液吸收水蒸气之后,浓度降低变成稀溶液,稀溶液必须在再生器4内通过再生换热盘管5加热浓缩再生才能够形成浓溶液并持续地进行热湿废气的全热回收;而且稀溶液浓缩所产生的二次蒸汽不能直接放空,也必须通过凝结换热器15进行冷却冷凝。因此现有的喷淋塔吸收式全热回收系统需要额外高温热源进行稀溶液的浓缩再生,需要额外的冷却热源进行二次蒸汽的冷却冷凝,不但消耗额外的热量和冷量,造成能源浪费,而且需要加热和冷却过程各需要一套热源和冷源设备系统,增加了系统的投资。需要额外的高温热源和冷却热源,以及高昂的投资是制约现有的喷淋塔吸收式全热回收系统市场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
综上,现有的喷淋塔吸收式全热回收系统在推广过程中存在需要额外高温热源和冷却热源,工程造价高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喷淋塔吸收式全热回收系统在推广过程中存在需要额外高温热源和冷却热源,工程造价高昂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无需再生热源的吸收式热湿废气全热回收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需再生热源的吸收式热湿废气全热回收系统,它包括吸收喷淋塔、喷淋装置、再生器、再生换热盘管、溶液回热器、溶液循环泵、取热器、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热湿废气管路、干冷废气管路、二次蒸汽管路、浓溶液管路和稀溶液管路,它还包括节流膨胀装置、蒸汽压缩机和蒸汽疏水装置,第一载热介质管路上连接取热器,
热湿废气管路与吸收喷淋塔的下部连通,干冷废气管路与吸收喷淋塔的上部连通,
二次蒸汽管路的一端与再生器的上部出口端连通,二次蒸汽管路的另一端与再生换热盘管的入口端连通,再生器和再生换热盘管之间的二次蒸汽管路上设有蒸汽压缩机,蒸汽疏水装置设置在与再生换热盘管出口连通的管路上,再生换热盘管设置在再生器的内部,稀溶液管路的一端与吸收喷淋塔下部的出口端连通,稀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再生器下部的入口端连通,吸收喷淋塔下部的出口端与再生器下部的入口端之间的稀溶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取热器、溶液回热器和节流膨胀装置,
浓溶液管路的一端与再生器的上部出口端连通,浓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喷淋装置的入口端连通,再生器的上部出口端与喷淋装置的入口端之间的浓溶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溶液回热器和溶液循环泵,喷淋装置设置在吸收喷淋塔的内部。
一种无需再生热源的吸收式热湿废气全热回收系统,它包括吸收喷淋塔、喷淋装置、再生器、再生换热盘管、溶液回热器、溶液循环泵、第一载热介质管路、热湿废气管路、干冷废气管路、二次蒸汽管路、浓溶液管路和稀溶液管路,它还包括吸收换热盘管、节流膨胀装置、蒸汽压缩机和蒸汽疏水装置,
在吸收喷淋塔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喷淋装置和吸收换热盘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承虎,未经张承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9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光灯(HTG‑1)
- 下一篇:投光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