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98787.2 申请日: 2016-12-22
公开(公告)号: CN106857407B 公开(公告)日: 2020-06-12
发明(设计)人: 李双喜;吕卫光;陶晓斌;张惠兰;张翰林;张娟琴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蓝汇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
代理公司: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代理人: 李艳;许亦琳
地址: 201106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稻田 养殖 蚯蚓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水稻生产与土壤有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5月在稻田中种植水稻;(2)在当年7月中下旬沿稻田田边田埂堆置畜禽粪便;(3)在当年的8月中下旬,在稻田中投放蚯蚓种苗;(4)第二年的5~6月份采收蚯蚓。采用本发明的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每667㎡水稻早熟品种产量500公斤左右,同时鲜蚯蚓40公斤左右;每667㎡水稻中熟品种产量600公斤左右,同时鲜蚯蚓30公斤左右,每条蚯蚓体重由0.3克增加到5~6克,鲜蚯蚓制备地龙干为8:1~9:1,地龙干产品质量均达到国家药典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稻生产与土壤有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以来,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尤其是化肥、农药的发明与施用大幅提升了农作物产量,但是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业土壤遭到严重破坏与退化,土壤有益动物濒临灭绝,农作物产量增产效果越来越差,进而导致单位土地收益大幅下降。蚯蚓是土壤中生物生物量最大的动物类群之一,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龙(Pheretima)是蚯蚓的干制品,为我国传统的习用药材之一,是目前疏血通、脑血康等众多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的主要原料。随着现代医学对水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近年来发现地龙制剂在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因此,其药用价值日益提高,地龙已成为世界性的紧俏中药材之一。《中国药典》(2015版)认为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后三种习称“沪地龙”,主产于上海一带。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地龙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目前,蚯蚓养殖的专利技术有很多,主要是关于“太平二号”等蚯蚓的养殖技术。左中军提出了一种大棚养殖蚯蚓的方法(申请号CN201410518153.5)以及贾立明等在利用蚯蚓进行土壤修复的方法(申请号CN201310338838.7)提到了人工养殖蚯蚓的方法,主要采用人为的培养基进行养殖,人为控制温度和水分等。但是,关于药用蚯蚓“沪地龙”的养殖还无法像“太平二号”等蚯蚓可以进行人工无土养殖,大面积人工控制养殖这一难题至今仍无法攻克。“沪地龙”蚯蚓的生产主要还是在农田中进行,并且其药用价值的高低与土壤状况关系密切,不是所有的农田都可以进行“沪地龙”蚯蚓养殖。根据第三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其核心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适宜中药材“沪地龙”蚯蚓养殖的农田更是少之又少,不可能开辟占有特定的土地资源进行养殖。“沪地龙”蚯蚓主产区在上海地区,上海郊区共有426万亩耕地,其中稻田面积150万亩。稻田混养黄鳝、泥鳅、鳖、水蛭等水生动物的专利及相关技术很多,目前关于稻田养殖“沪地龙”蚯蚓的报道还没有。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养殖技术存在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稻田高产套养蚯蚓技术,在充分发挥稻田生态功能基础上,符合蚯蚓回归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降低饲养成本,而且能提高“沪地龙”蚯蚓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单位农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稻田养殖蚯蚓的方法,包括步骤:

(1)5月在稻田中种植水稻;(2)在当年7月中下旬沿稻田田边田埂堆置畜禽粪便;(3)在当年的8月中下旬,在稻田中投放蚯蚓种苗;(4)第二年的5~6月份采收蚯蚓。

优选地,在5月中下旬种植水稻。

优选地,所述水稻为中早熟品种。亦即,所述水稻可以为早熟品种或中熟品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蓝汇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蓝汇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87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