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异型材内腔覆盖共挤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6513.X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8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辉;吴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耐科挤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06 | 分类号: | B29C47/06;B29C47/12;B29K27/06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34105 | 代理人: | 范智强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异型 材内腔 覆盖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异型材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异型材在挤出成型过程中,对型腔内腔壁覆盖共挤的共挤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生产挤出成型过程中,PVC基料回收可提高塑料异型材经效益的有效措施。PVC原料,每经历一次受热过程,都会降低PVC内在质量,特别是抗腐蚀,抗老化方面性能会大大降底,还有特殊要求的场合的异型材应用等,而采用共挤挤出技术,就可以克服上述不足,不仅不影响产品的各项性能,大大隆低了企业的原料成本。目前,复合异型型材通常采用共挤方式获得的,即两种不同的料在共挤模头内分别经不同的流道挤出,然后在复合区复合成型。用来挤出复合层的共挤流道开设在共挤预成型板上,共挤料经由共挤流道的主流道、扇形分流道和平辅流道后,覆盖型腔挤出的基坯表面,形成复合包覆层。常规式共挤方式,会直接导致共挤型材的共挤表面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共挤层厚度不均匀,挤出过程不稳定易漏料,共挤层表面光亮度差,色泽不均匀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型腔内壁上均匀覆盖共挤的共挤机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异型材内腔覆盖共挤机构,包括功能板组成的模头,所述模头内设有PVC集料流道和覆盖共挤料流道,所述覆盖共挤料流道位于模头的分流板与机颈之间,所述PVC集料流道连通组合式复合区成型镶件,所述覆盖共挤料流道通过增压组合式流道连通组合式复合区成型镶件;所述增压式组合式流道包括分流流道和增压流道,所述增压流道由若干栅式分割条分割成若干增压通道,所述增压通道靠近分流流道的截面积大于远离分流流道的截面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流道为三角形,其顶点连接覆盖共挤料流道,其底边连接增压流道。
本发明采用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的覆盖共挤机构实现了共挤型材在连续挤出过程中,共挤层能均匀地平铺熔合在基材上,并有效解决共挤层厚度不均匀,挤出过程不稳定易漏料,共挤层表面光亮度差,色泽不均匀等问题。本发明完美解决了PVC型材,在不影响产品规格和各项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型材的生产成本和应用领域,极大减少模具制造成本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示意图。
图中所示:1 模头,2 PVC集料流道,3 覆盖共挤料流道,4 复合产品PVC基料层,5 复合产品共挤料层,6 增压组合式流道,7 组合式复合区成型镶件,8 栅式分割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新型异型材内腔覆盖共挤机构,包括功能板组成的模头1,所述模头1内设有PVC集料流道2和覆盖共挤料流道3,所述覆盖共挤料流道3位于模头1的分流板与机颈之间,所述PVC集料流道2连通组合式复合区成型镶件7,所述覆盖共挤料流道3通过增压组合式流道6连通组合式复合区成型镶件7;所述增压式组合式流道6包括分流流道61和增压流道62,所述增压流道62由若干栅式分割条8分割成若干增压通道,所述增压通道靠近分流流道61的截面积大于远离分流流道61的截面积。
PVC基料通过PVC基料流道2移动到组合式复合区成型镶件待复合;共挤物料通过覆盖共挤料流道3移动到增压组合式流道6,然后再移动到组合式复合区成型镶件7后同PVC基料复合,最终两股料流汇聚成一股料流完成制品形状的熔坯,分别对复合产品进行加工,形成复合产品PVC基料层4和复合产品共挤料层5。
覆盖共挤流道3开设在过渡板、分流板与机颈之间,利于加大共挤料进料量,减小对PVC基坯物料的影响。
增压组合式流道采用衣架式扇形平铺等隙增压组合式流道,根据伯努利流体定理可知,对于一连续性的理想流体,各个截面积上的体积流量是相等的,当截面积相对越大,流速会相应越小,流体压力则相应越大。增压式组合流道的结构一方面实现了整个共挤面上的共挤料流稳定,另一方面提高了熔体压力,保证了共挤料的塑化均匀及密实度。熔料由流道进一步稳流,最后进入共挤复合区,共挤料与基坯均匀地熔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对基坯均匀共挤的目的,使共挤料均匀分布在基料的内壁。
为保证共挤料流的稳定,提高熔体压力,保证共挤料的书画均匀和密实度,所述分流流道为三角形,其顶点连接覆盖共挤料流道,其底边连接增压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耐科挤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耐科挤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65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
- 下一篇:一种晶硅太阳电池正面电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