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感应风雨环境关窗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6141.0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5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嘉韵汇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71 | 分类号: | E05F15/71;E05F15/603;G01W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武清***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绳 窗扇 风雨环境 控制电路 自动感应 测力臂 关窗器 牵引 直流减速马达 住宅建筑窗户 零功耗待机 双扇平开窗 一体化设计 自动卷绕器 自动离合器 传感开关 过载保护 换气功能 快速安装 顺序安装 电连接 防风雨 开口处 平开窗 侵入的 推开窗 布线 单根 单扇 关窗 开窗 量产 商用 雨天 降雨 轮子 垂直 报警 推开 风雨 | ||
一种自动感应风雨环境关窗器。它采用一体化设计,无需布线,能够在各种尺寸的推开、平开窗(门)上快速安装。具有牵引过载保护,窗扇触动报警,防雪水、防垂直降雨关窗,雨天开窗定时换气功能。控制电路简单可靠,特别是零功耗待机设计,增强了本发明的实用价值。它是在外壳中,由牵引绳、测力臂、自动卷绕器、自动离合器、控制电路、传感开关、直流减速马达顺序安装和电连接构成,牵引绳由外壳一侧开口处测力臂的轮子上引出,遇有风雨时,使用单根牵引绳通过牵引窗扇,完成双扇平开窗或单扇推开窗的关闭。本发明安装简便、适用范围广、功能全,是当前商用、住宅建筑窗户、门防风雨侵入的最佳解决方案,适合量产和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在特定条件下,如遇风雨实现自动关闭窗户(门)的装置,尤其是能够适合在各种尺寸的推开、平开窗(门)型上快速安装。具有零功耗待机,牵引过载保护,窗扇触动报警,防雪水、防垂直降雨关窗和雨天开窗定时换气功能的一体化关窗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成品自动关窗装置,多为窗户生产企业以齿轮、齿杆、蜗杆加控制部分,集成在成品窗内。大多用在防火、高档商住等特殊场合,造价昂贵,无法在窗型各异、尺寸不一的居民住宅和写字楼上安装使用,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通过检索得知,在目前已公布的几十种同技术领域获实用新型专利,十几种获发明专利的自动关窗装置中,除纯机械式实现自动关窗的以外,存在着适用窗型单一,安装复杂,没电甚至是正常状态下,无法自由移动窗扇,不符合用户用窗习惯,操作极不方便等问题。均未能考虑强风或其它因素使窗扇卡住时,装置的过载损坏问题。有的虽然结构简单,但实用价值有限。
下面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款以绳索牵引实现关窗的发明专利为例,具体分析它们各自存在的缺陷。
其中一款的两个窗扇只能对称关或开,不符合用户平时的用窗要求和习惯。其动力部分、牵引支架和限位开关,须分散安装在室外窗框上,电源和控制连接线需穿墙引出室外,安装复杂,施工难度大。在正常状态下由于电机减速部分的反向阻力,窗扇无法用手任意移动,当停电或电池电力不足时,窗扇便彻底无法移动,缺陷明显。
另一款,动力部分需装在墙体内,要在窗边的墙上钻两个孔,其中一个直径至少需要5cm以上,对已入住的用户来说必然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每次开窗时,必须先用一只手拉住一个操纵杆才能移动窗扇,很不方便。而当窗户尺寸较大,或者是飘窗、转角飘窗时,一只手拉操纵杆另一只手可能就够不到远处的窗扇。而且当窗户侧面是玻璃飘窗、转角窗时则无法安装,缺陷更加明显。
再一款,用同轴收放牵引绳索的关窗装置,用动力轮和牵引绳之间的摩擦力传递牵引动能,当绳索松弛或遇强风窗扇阻力增大时,会出现打滑现象。同样存在正常状态下无法用手直接移动窗扇,没电时无法移动窗扇的缺陷。而且必须安装在窗户的下沿,影响美观。而在已经安装隐形纱窗的窗户上无法安装使用。
总之,由于不能适应多样的安装环境和自身设计缺陷,上述发明的实用性均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风雨自动关窗装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关窗器,该关窗器采用一体化设计,无需布线,安装简便,使用单根牵引绳即可完成双扇平开窗或单扇推开窗的关闭。由于牵引长度调整方便,因而能够适合在各种尺寸的推开、平开窗(门)型上快速安装。具有牵引过载保护,窗扇触动报警,防雪水、防垂直降雨关窗和雨天开窗定时换气功能。控制电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尤其是零功耗待机设计极大增强了关窗器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嘉韵汇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嘉韵汇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6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