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连续墙及其连接件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2457.2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1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石二朋;杨进新;石维新;李泽敏;王雷;冯克义;赵子杰;张胜勇;程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5/18 | 分类号: | E02D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翔;李雪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板 连接件 隔板 纵向方向延伸 地下连续墙 连接区域 插槽 墙体 建筑工程领域 彼此平行 间隔设置 墙体结构 整体受力 接头处 多段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及其连接件。该连接件(100)包括:一对固定板(101),该对固定板(101)沿纵向方向延伸且彼此平行地间隔设置;隔板(102),该隔板(102)沿纵向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一对固定板(101)之间,在所述隔板(102)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一对插槽(103),该插槽(103)沿纵向方向延伸且相对地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的所述固定板(101)的内侧面上。本发明的连接件使用方便且连接强度好,可以使地下连续墙接头处承受各种外力的能力与墙体相当,进而可充分发挥多段墙体整体受力优势,更好地保障墙体结构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及其连接件。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指在地下筑成的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地下连续墙的建筑过程中一般是利用各种挖槽机械先在地下挖出一条窄而深的槽,在槽内吊放钢筋笼,向钢筋笼内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即可筑成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可作为截水、承重、挡水和挡土结构。地下连续墙具有施工振动小、墙体刚度大、整体性好以及具有良好的抗渗能力等特点,因此,可做为地下结构的外墙。
形成地下连续墙的各个单元槽的钢筋笼之间可以采用柔性接头或刚性接头进行连接。由于柔性接头不能承受弯矩、剪力和水平拉力,而刚性接头可承受弯矩、剪力和水平拉力,因此,刚性接头的应用更为广泛。现有刚性接头通常为一字或十字穿孔钢板接头、钢筋搭接接头或十字型钢插入式接头。然而,上述的多种刚性接头处允许承受的应力为墙体允许应力的80%,相对于墙体结构仍旧是个薄弱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地下连续墙的连接件,已解决现有的地下连续墙的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一对固定板,该对固定板沿纵向方向延伸且彼此平行地间隔设置;隔板,该隔板沿纵向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一对固定板之间,在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一对插槽,该插槽沿纵向方向延伸且相对地形成在所述第二连接区域的所述固定板的内侧面上。
优选地,隔板垂直连接在所述一对固定板之间。
优选地,隔板上形成有加强筋。
优选地,插槽为平行于所述隔板的条形槽。
优选地,插槽包括垂直于所述固定板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的顶部形成有相向延伸的限位凸缘。
优选地,所述插槽由开口相对设置的两段槽钢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连续墙结构,该连续墙结构包括:第一钢筋笼,该第一钢筋笼用于筑造第一地下连续墙;连接件,该连接件为上述的连接件,第一钢筋笼连接于连接件的第一连接区域;第二钢筋笼,该第二钢筋笼用于筑造第二地下连续墙,所述第二钢筋笼的端部设置有沿纵向方向插入所述插槽的接头。
优选地,接头包括与第二钢筋笼的端面连接的主体部和形成在主体部上的用于与插槽相匹配的插入端。
优选地,插入端为垂直形成在主体部的相对端面上并沿第二钢筋笼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板。
优选地,接头由能与形成插槽的槽钢相匹配的工字钢。
通过本发明的地下连续墙的连接件,可以将两段先后筑造的地下连续墙固定连接成一体。两段地下连续墙的端部分别连接在固定板之间隔板的两侧的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本发明的连接件可保障连续墙接头部位的强度,使接头处承受各种外力的能力与墙体相当,进而可充分发挥多段墙体整体受力优势,更好地保障墙体结构的安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24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